

金共方的病蟲害防治VLOG
人物
金共方 馬艾芹家庭農場創辦人
焦點
小麥赤霉病
坐標
安徽省靈璧縣向陽鎮向陽村
時間
2022年5月30日
采訪
劉志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 杜娟
我叫金共方,今年51歲,之前一直在外務工。2013年,我決定回鄉種地,兩年后成立了“馬艾芹家庭農場”。現在,我和我愛人,還有我兒子兩口子都在農場干活。今年我種了2300畝小麥,5月30號第一天開鐮,割了400畝左右,情況非常不錯,估計畝產能打1200斤,相比去年的1100斤提升了不少,我很滿意。
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是我今年最著重的作業任務。早在年初,農業農村部和省里的專家就發出預警,預判今年安徽小麥赤霉病將呈重發態勢,這讓我這顆心一直提溜著。小麥赤霉病俗稱小麥“癌癥”,可防不可治,受感染的小麥不僅減產,品質降低,而且會產生毒性。況且,我們靈璧縣地處淮海地區,屬于小麥赤霉病高發區域,在揚花期,如果遇到長時間陰雨天氣,非常容易大面積暴發。
6年前的春季,因為沒有做好田間管理,我哥哥種的小麥感染了赤霉病,總體減產30%,一畝地就減產200斤,致使當年虧了50多萬元。對我們農民而言,產量就是生活質量啊!這件事也給我敲響了警鐘,從此我把防治小麥赤霉病當成每年農場管理的重中之重。
農時不等人。過完年,小麥一進入返青期,我就動員妻兒除草、施肥、除蟲。3月,正值第一輪小麥拔節和揚花初期,我用三臺植保無人機噴灑復配藥物氰烯菊酯·戊唑醇,對小麥赤霉病進行防治,增強小麥抗菌能力。間隔一星期,我更換使用新的復配藥戊唑醇·咪鮮胺進行二輪噴灑,加強防治效果。同時及時加強肥水管理、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減少小麥感染赤霉病的概率。
4月份以來,我們這里持續少雨,小麥干旱情況加重,有些農戶放松了對赤霉病的防治,但我絲毫不敢放松,始終保持緊張,依然按部就班,備齊防治藥品、營養液、人員、設備。我始終覺得,干農業,不能有任何馬虎和僥幸。
春旱的問題,也不能輕視。我今年買了一臺大型噴灌機。前幾年,我用的是小噴灌機,一天只能噴灌10畝地,現在靠著這臺大型噴灌機,每天可灌溉80-100畝地,效率杠杠的。嚴格播種過程把控和田間管理,及時抓住小麥生長關鍵時期,爭分奪秒完成種植管理,一絲不茍地對待每一個環節,正是靠著這份付出和耐心,今年我地里的小麥容重達到了800g/L。
我準備在小麥收割的同時開展秸稈離田回收利用,通過秸稈綜合利用,進一步提升種植效益。夏收結束后,就該開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了,我覺得還是要提高農場機械的智慧化程度,通過機械種肥同播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無人機田間作業的效率。
希望國家能夠在倉儲設施建設、烘干設備、機械存放場地、秸稈綜合利用等方面,給予我們種糧大戶更多的貸款支持、資金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