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嫁(jia)接(jie)后(hou)的苗(miao)床(chuang)管理,關系到秧苗(miao)的成活率和質(zhi)量,是培育壯(zhuang)苗(miao)的重要環(huan)節,應注意以下三點(dian)。
提倡嫁接后適時噴藥。嫁接苗帶有較大的傷口,一般24小時內就會感染細菌,近幾年來,嫁接茄子髓腔黑褐色壞死,稱之為髓壞死的病害即來源于此。一旦感染該病,植株矮化,髓腐爛中空,果實堅硬如石,無任何商品價值。特別讓人頭疼的是,嫁接苗床上只要接觸土壤和水,就有可能感染黃枯萎病,嫁接后還有少量裸子感病即來源于此。有很多人認為,嫁接后噴藥過早,影響秧苗成活率,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可是噴藥過晚弊病更多。嫁接后秧苗處于一個密閉和高濕的環境,非常需要適時噴藥,最佳時機應在嫁接后6-12個小時內進行。一般用達科寧(百菌清)600倍加銅高尚600倍即可,也可用(yong)龍克菌或抗生(sheng)素類預防。
遮陰保濕是關鍵措施。嫁接苗床遮陰保濕是提高秧苗成活率的關鍵措施,嫁接后的秧苗栽入苗床后,要隨之灌水一次,水流不宜過大過急,以免淹沒傷口,但一定要澆透,隨之用小拱棚覆蓋苗床,拱棚上遮蓋草簾。苗床內空氣相對濕度達到90%以上,遮光率100%,在無光環境下要達到24小時,只有在遮光和高濕的條件下,嫁接口才不易失水。遮陰24小時后,要進行半遮陰,即清晨和下午拉開草簾,避開直射光,只用散射光。3天后,只在中午12點-下午3點遮(zhe)陰(yin),其他時(shi)間(jian)要揭簾透光(guang)。七天后不再覆(fu)蓋草簾。這段時(shi)間(jian)如果發現苗床(chuang)土不夠濕潤,要及(ji)時(shi)澆水,避免噴(pen)水。
提溫和放風要格外注意。嫁接后的苗子只有提高溫度,傷口才能愈合得快、愈合得好,苗床內的溫度頭3天要保持在35℃左右,3天后可以降到30℃上下,7天后適當通風煉苗,溫度白天25℃-28℃,夜間15℃-18℃,15天后轉入正常管理即可。溫度的調節一般依靠大棚的遮陰和放風來解決。嫁接后的苗床覆蓋小拱棚,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放風,即苗床內阻斷空氣流通,以防氣流帶走傷口上的水分,影響成活率。但在3天以后,要適當通小風,7天后加大(da)通風(feng)量,逐漸(jian)轉(zhuan)入正常管(guan)理。
(永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