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病害。盡管生產前期已經按常規方法對菇棚進行了消殺處理,但在發菌期間,管理人員的進出、不斷的通風等,仍會有新的病原菌進到棚內,因此,發生污染的危險依然存在,所以,病害預防工作不能松懈。可使用百病傻300~500倍液和賽百200~300倍液間隔3天左右交替進行噴灑,主要噴藥位置是墻體、地面以及通風口、門口等處以及發菌中的菌袋,空中可予少量噴霧。
無菌接種。無論制種還是熟料栽培,一定要嚴格接種,規范操作,不使雜菌有可乘之機。現在一些生產者使用“食用菌接種凈化機”進行接種等操作,在機器發出的微風范圍內進行開放式接種操作,對人體無害,而且防雜效果好,接種成功率高,接種操作變得輕松自如,接種效果也很穩定。
環境消殺。播種后的菌袋一般在菇棚直接發菌,尤其是老菇棚,棚內棚外就存有或潛伏著大量雜菌、病原菌,很多菇農忙于播種生產,加上防范意識、預防概念的欠缺,往往就忽視了對菇棚的消殺處理,結果就會造成大面積污染,出現難以挽救的損失。處理辦法:將菇棚予以修整,揭掉草苫等覆蓋物,修補或更換棚膜后,地毯式噴灑300倍液賽百09溶液,并按800倍濃度噴施辛硫磷,然后密閉菇棚,暴曬2~3天,再行重復用藥一次,密閉2天后打開通風,按每平方米地面0.25公斤用量均勻撒布石灰粉,之后即可將播種后的菌袋移入進行發菌。
病菌處理。首先,密切觀察,堅持剔雜檢查;其次,將染雜及疑似雜菌的“問題菌種菌袋”剔出,另行處理,不得馬虎;第三,堅持整個發菌期間,除藥物預防外,應密切觀察雜菌病害的“動向”,發現初始污染,立即予以徹底殺滅處理,不留后患。過去有的菇農將染病菌袋扔出棚外了事,這是一種害人不利己的作為,既污染了環境、又形成新的污染源,使得以后的生產病原基數更多。正確的做法是:使用賽百09等藥物,按照說明對配藥液,涂刷病菌污染斑塊,或者直接對雜菌病害處撒施藥粉,即可將其徹底殺滅。最后,注意出菇管理期間不得對子實體噴灑化學藥物或激素等。
(曹德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