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黏玉米豐收了
文/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 攝/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樹江
“看咱這苞米,又白又嫩,又糯又甜,保管你吃了還想下一回。”9月15日,北大荒集團松花江農場有限公司的“青紗帳”里人頭攢動,自主經營的4.6公頃黏玉米收獲了。“符合標準的大個好玉米就拉走銷售,秸稈粉碎成青貯也能賣錢,其余的‘小棒’咱們就當成職工義務勞動的福利。”在收獲現場,松花江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宏宇笑著說:“自主經營就是要算經濟賬,得把這些黏玉米的價值‘吃干榨凈’。”
收獲現場,翠綠的玉米地里不時飄出職工收獲時喜悅的笑聲,一穗穗黏玉米直接在地頭裝車。扒開玉米葉,玉米棒雪白整齊,粒粒飽滿,用指甲按下去就冒出一股白漿……已經收獲完畢的黑土地上還立著不少綠色的編織袋,打開一看,是秸稈碎渣,抓一把,微微潮濕。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就是最好的青貯,以往秸稈處理是難題,現在全都能賣錢。”
今年,松花江農場有限公司自主經營了1000畝土地,種植了鮮食黏玉米、小麥、矮高粱、馬鈴薯、中草藥等作物。近日,鮮食黏玉米全面進入收獲期,為了保證收獲的黏玉米品質和銷售價格,農場有限公司搶抓晴好天氣,采用人工采摘的方式收獲黏玉米,干部職工通過義務勞動的方式為農場節約人工成本。據介紹,該農場的鮮食黏玉米通過訂單和自主銷售兩種渠道進入市場,收獲的55噸黏玉米以每噸1370元的價格銷往佳木斯,除去土地承包費及其他種植成本,每公頃土地將為農場增收6000余元,收獲剩余的玉米秸稈也“變身”青貯以每公頃200元的價格出售,不但增加了銷售收入,還減少了整地成本。
據了解,在自營黏玉米生產、收獲、銷售等經營環節中,農場不斷探索增收節支途徑,提升土地產出效益、降低經營成本,力求效益最大化。農場有限公司明年計劃適度擴大自主經營土地規模,通過訂單銷售、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加商業保險等方式作為兜底保障,種植優良品種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通過產銷一體化方式強化經營,努力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