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明媚的陽光,吹著徐徐的微風。9月7日,一場屬于品種之間的“大比武”正式拉開帷幕。14位來自四川、湖南、重慶、貴州、云南等地的行業資深專家組成評審團,穿梭在田間地頭,只為選出本次大會的優質“精品”。
據了解,本次田間評選是2021首屆天府國際種業博覽會的系列活動之一,旨在通過“比、評、選”的方式,萬里挑一,選出性狀表現好、品質佳的優良田間推介品種,為千千萬萬經銷商、種植戶提供選種參考依據,加快優良品種推介與應用,助力鄉村振興。

四川省農科院院長牟錦毅、邛崍市市長王德彰為獲獎代表頒發獎杯
【文末附推介品種詳細名錄】
育種水平提升
300多個品種爭奇斗艷
在成都天府現代種業園1240畝的種植基地內,201個水稻和123個玉米田間評選品種爭奇斗艷,一場品種“選秀”大賽正如火如荼的展開。7位水稻評選專家們穿梭在田間地頭,用桿子撥著水稻,一邊觀察這些品種的長勢和抗性,一邊記錄下各品種的得分。
“你看,這樣撥一撥就能看出水稻桿子的回彈性,以及它的軟硬程度、穗子的重量等。一般回彈性越好,說明它的抗倒伏力就越強。” 宜賓市農業科學院所長趙德明說。隨著水稻種植效益的降低,優質的水稻品種更加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喜愛,通過種植展示、現場評選的方式,能夠選出更多適合四川及周邊地區種植的新優品種。

“今年天府種博會展示的優質水稻品種相較之前來說還是有所增加。” 本次評選組組長、隆平高科副總裁楊遠柱在田間邊觀察邊說。記者了解到專家們在進行品種挑選時會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產量、米質、口感、穩產性、抗病蟲害能力、耐高低溫性等,可見要選出一個優秀的品種,要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把這個穗子抓起來看它的結實率、粒型、感病性等,還要掂量一下看它的穗數、千粒重大小。品質其實也能夠看出來,籽粒的透明度高的話說明這個品種的品質還是蠻不錯的!” 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陳勇說。


而在一旁的玉米地,7位專家紛紛進入田間,掰開這個玉米棒子、搖一搖那個玉米桿子,十分仔細的觀察每一個品種的生長情況,還時不時討論一下田間玉米品種的表現。“從整體上來看,今年的玉米品種相較于以往來說在抗逆性和豐產性方面都有比較大的提升,這表示國內育種單位的育種水平都有很大進步。不過這些品種的表現都比較集中,非常亮眼的品種還暫時沒看到。”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黨委書記、教授蘭海說。

本次玉米品種評選組的組長、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陳澤輝打趣的說,這選玉米可不像選男女朋友,越高的越好,這矮一點的玉米品種底盤也較穩,抗倒伏能力好些。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首席專家番興明告訴記者,一般玉米評選主要根據結實率、穗子大小、株高、抗病性和株型緊湊程度等進行一個打分,最后根據這些打分排出綜合表現最優的品種。不過今年這些玉米品種的水平相差不是很大,可見同質化還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

需求多元化
育種還有很大優化空間
本次評選活動,評審團從參展的201個水稻和123個玉米品種中,挑出19個水稻和9個玉米品種作為推介品種,供種植者參考。這些品種都是優中選優的代表性品種,相較于先前的品種水平有所提升,但是要適應今后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不論是水稻還是玉米都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四川這段時間的天氣雨水較多,在濕潤的環境下水稻很容易發生稻曲病,如果管理水平不好,種植密度高,很快就會影響稻子生長。”樂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長李乾安說。
對此,楊遠柱表示,多抗性是今后育種的重點之一。這幾年品種更新換代很快,但是水稻育種還是有很多提升空間,除了抗稻瘟病育種進行的比較早之外,目前品種在抗稻飛虱、稻曲病等病蟲害逆境方面表現還是不足。
此外,水稻的品質、食味性也還需提升。“過去是吃得飽,現在是吃的好,稻米品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消費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元化,要根據需求側來引導、改變供給側,這樣才能適應環境變化。” 楊遠柱說。


水稻組專家評審團田間合影
現在種水稻,種植效益也是要考慮的一個因素。趙德明表示,育種還要考慮適應機械化,如機插、機播等輕簡化育種,大部分的品種使用機播時抗倒伏能力就不太行,在這方面還需要改進。
“今天我們在田里看到,玉米的蟲害還是比較嚴重的。未來玉米育種還是需要圍繞抗性這一指標來進行,尤其在四川這個目標更為重要。通過結合生物育種的手段,讓抗蟲性等抗生物逆境能力提升。” 蘭海說。

玉米組專家評審團田間合影
四川省種子站推廣研究員楊元明認為,玉米產業未來發展比較大的趨勢是夏播、耐密、抗病、抗倒、宜機收。對玉米育種家來說,要更加重視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精準鑒定評價,要更加注重原始創新。



采寫丨喻珺 常秦
圖片丨吳秒衡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