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1年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薦名單的公示
按照《關于做好廣東省2020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成效調查及2021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薦工作的通知》(粵農農辦〔2020〕247號)和《關于征集廣東省生態農業典型技術模式的通知》(粵農農辦〔2020〕185號)要求,現將2021年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薦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21年4月30日至5月6日,共7天。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向省農業農村廳反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的,請提供真實姓名、聯系方式和反映事項證明材料等;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請提供單位真實名稱(加蓋公章)、聯系人、聯系方式和反映事項證明材料等。
聯 系 人:徐錦玲
聯系電話:020-37288261
通訊地址:廣州市先烈東路135號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
郵政編碼:510500
附件:2021年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薦名單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1年4月30日
附件
2021年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薦名單
|
主導品種(83個)
|
|||
|
序號
|
類別
|
品種名稱
|
單位名稱
|
|
1
|
泰優1002
|
||
|
2
|
水稻
|
粵禾絲苗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3
|
水稻
|
粵農絲苗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4
|
水稻
|
美香占2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5
|
水稻
|
五山絲苗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6
|
水稻
|
廣8優165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7
|
水稻
|
廣8優金占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8
|
水稻
|
金農絲苗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9
|
水稻
|
合美占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10
|
水稻
|
粵美占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11
|
水稻
|
黃廣油占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12
|
水稻
|
19香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13
|
水稻
|
廣8優2168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14
|
水稻
|
泰豐優208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
|
|
15
|
水稻
|
吉豐優1002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
|
|
16
|
水稻
|
深兩優870
|
廣東兆華種業有限公司、深圳市兆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17
|
水稻
|
華航48號
|
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18
|
水稻
|
華航51號
|
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19
|
水稻
|
Y兩優1173
|
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20
|
水稻
|
象牙香占
|
臺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21
|
佛甜10號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
|
22
|
玉米
|
粵甜28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23
|
玉米
|
粵彩糯2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24
|
玉米
|
粵白糯6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25
|
玉米
|
粵甜26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26
|
玉米
|
金禧甜玉米
|
廣東天之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27
|
航花2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
28
|
花生
|
粵油390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29
|
花生
|
汕油188
|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30
|
花生
|
汕油誘1號
|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31
|
華夏10號
|
華南農業大學
|
|
|
32
|
甘薯
|
廣菜薯5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33
|
甘薯
|
廣薯87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34
|
甘薯
|
廣紫薯8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35
|
甘薯
|
廣薯72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36
|
甘薯
|
普薯32號
|
普寧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37
|
馬鈴薯
|
隴薯7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38
|
馬鈴薯
|
云薯306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39
|
蔬菜
|
粵科達101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設施農業研究所
|
|
40
|
蔬菜
|
油綠粗苔菜心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41
|
蔬菜
|
夏翠芥藍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
|
42
|
蔬菜
|
油綠702菜心
|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43
|
果樹
|
中蕉4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44
|
果樹
|
廣粉1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45
|
果樹
|
佳麗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46
|
果樹
|
南天紅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47
|
果樹
|
南天黃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48
|
果樹
|
粵彤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49
|
果樹
|
粉雜1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50
|
果樹
|
鳳山紅燈籠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廣東省汕尾市果樹研究所
|
|
51
|
果樹
|
仙進奉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增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增城區新塘鎮農業辦公室
|
|
52
|
果樹
|
‘紅鈴’番木瓜
|
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
|
|
53
|
果樹
|
‘翡翠’番石榴
|
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
|
|
54
|
果樹
|
‘金雞心’黃皮
|
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
|
|
55
|
果樹
|
井崗紅糯
|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廣東省從化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
|
56
|
果樹
|
OC澳洲堅果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
|
57
|
果樹
|
922澳洲堅果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
|
58
|
茶葉
|
鴻雁12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
|
59
|
茶葉
|
烏葉單叢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潮安縣鳳凰鎮人民政府
|
|
60
|
茶葉
|
丹霞1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廣東省仁化縣農業局
|
|
61
|
牧草
|
王草(牧草)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62
|
花卉
|
紫霞石斛蘭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63
|
花卉
|
碧血丹心花葉芋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64
|
花卉
|
紅運朱頂紅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65
|
花卉
|
四季花墨蘭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66
|
花卉
|
紅龍大花蕙蘭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
|
67
|
花卉
|
小嬌紅掌
|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
|
68
|
花卉
|
福星紅掌
|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
|
69
|
花卉
|
汕農小粉蝶蝴蝶蘭
|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70
|
花卉
|
汕農拉菲蝴蝶蘭
|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71
|
花卉
|
中科皇后兜蘭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華大錦蘭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云浮市云城區仁善城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
72
|
花卉
|
迎春兜蘭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州華大錦蘭花卉有限公司
|
|
73
|
蠶
|
粵蠶6號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74
|
桑樹
|
粵椹大10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75
|
桑樹
|
粵椹74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76
|
畜禽
|
嶺南黃雞I號配套系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畜牧研究所)
|
|
77
|
畜禽
|
嶺南黃雞II號配套系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畜牧研究所)
|
|
78
|
畜禽
|
獅頭鵝
|
汕頭市白沙禽畜原種研究所
|
|
79
|
水產
|
烏斑雜交鱧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
|
80
|
水產
|
中華鱉“珠水1號”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
|
81
|
水產
|
羅非魚“粵閩1號”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
|
82
|
水產
|
大口黑鱸“優鱸3號”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廣東梁氏水產種業有限公司
|
|
83
|
中藥材
|
“粵蒿1號”黃花蒿
|
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產業園有限公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推技術(123項)
|
|||
|
1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種子活力提升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
|
2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水稻一次性施肥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3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酸性土壤改良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4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水稻增效富硒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5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水稻“三控”施肥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
6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雙季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
|
華南農業大學
|
|
7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香稻增香增產栽培技術
|
華南農業大學
|
|
8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鮮食玉米一耕兩免輕簡種植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
|
9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甘薯健康種苗應用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10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冬種馬鈴薯-甜玉米-中晚稻三熟輪作高效生產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11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廣東春季冬瓜化肥農藥減施關鍵生產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
|
12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露地苦瓜氮營養高效調控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
|
13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柑橘無病容器大苗種植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14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龍眼精準化栽培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15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貢柑節本高效栽培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16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菠蘿一次性施肥種植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17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楊梅產業化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18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火龍果產期調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19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柑橘化肥減量增效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20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荔枝高接換種提質增效技術
|
華南農業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廣東省陽西縣荔枝龍眼協會
|
|
21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菠蘿葉芽扦插快速育苗技術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
|
22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菠蘿產期調節技術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
|
23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基于WGD-3配方的澳洲堅果嫁接育苗技術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
|
24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糖蔗“123”模式高效施肥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25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廣東生態茶園建設與管理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
|
26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廣東茶園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
|
27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紅掌盆花生產技術規程
|
廣州花卉研究中心
|
|
28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赤靈芝代料栽培及孢子粉收集技術
|
廣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
|
|
29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熱帶亞熱帶桑樹栽培管理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30
|
農作物綜合栽培技術
|
(廣東德慶小葉)何首烏規范化栽培技術
|
德慶縣德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廣東省中藥研究所
|
|
31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水稻鼠害預警與高效低風險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32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水稻細菌性病害綠色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33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水稻稻縱卷葉螟綠色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34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稻瘟病預警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
|
|
35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花生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36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番茄煙粉虱傳病毒病綠色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37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十字花科蔬菜黃曲條跳甲綠色防控技術
|
華南農業大學
|
|
38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荔枝蒂蛀蟲預測預報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39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菠蘿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40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以釋放天敵為主的荔枝害蟲生態控制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41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柑橘主要病蟲害綜合治理綠色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42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板栗災發害蟲安全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43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果蔗種苗提純復壯技術
|
華南農業大學
|
|
44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斜紋夜蛾綠色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45
|
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
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46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改善仔豬腸道微生態的無抗飼糧配制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47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蛋鴨抗熱應激營養調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48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優質肉雞效率育種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49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雞抗應激飼料與飼養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50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黃羽肉雞肉品質營養調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51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黃羽肉種雞高效繁殖營養調控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52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黃羽肉雞安全低排放飼料配制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53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緩解仔豬斷奶應激和熱應激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54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育肥豬肉品質的關鍵調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55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提高母豬繁殖性能關鍵飼養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56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獅頭鵝飼養管理技術
|
汕頭市白沙禽畜原種研究所
|
|
57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黃顙魚健康養殖營養調控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
|
58
|
動物科學飼養技術
|
水產生物活性飼料添加劑的應用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水產研究所)
|
|
59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家蠶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60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熱帶亞熱帶絲繭育蠶病綜合防治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61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鴨傳染性漿膜炎綜合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科院動物衛生研究所
|
|
62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規模化養禽場重要呼吸道疫病綜合防控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
|
|
63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防治畜禽重要細菌病的中獸藥制劑的篩選與應用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
|
|
64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雞球蟲病綜合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
|
|
65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生豬養殖生產中豬重要細菌病綜合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
|
|
66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豬流行性腹瀉綜合防控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
|
|
67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家禽養殖場病媒鼠類綠色防控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68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放養雞無抗養殖技術
|
梅州市水木雨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
|
|
69
|
動物疫病防治技術
|
中草藥復方制劑HCV防治對蝦弧菌病技術
|
廣州市普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70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全谷物綜合加工利用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71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柚子全果綜合加工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72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陳皮現代標準化加工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73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柑桔綜合加工品質評價與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74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嶺南特色果酒加工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75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熱帶亞熱帶高品質果汁加工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76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傳統青梅蜜餞和青梅精現代化加工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77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半干型荔枝干龍眼干加工技術與應用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
|
78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澳洲堅果產地初加工關鍵技術與應用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
|
79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高香桑葉茶生產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80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紫金蟬茶標準化生產技術
|
紫金縣紫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紫金縣斗記茶業有限公司
|
|
81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脫水桑葉菜生產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82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熱泵干燥桑椹果干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83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蠶蛹呈味基料制備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84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鮮繭繅絲蠶蛹即食和調理食品加工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85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生豬屠宰標準化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
|
|
86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對蝦蝦仁自動化加工技術及應用
|
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
|
|
87
|
農產品加工技術
|
即食桑葉生產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88
|
農業機械化技術
|
雜交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
|
華南農業大學
|
|
89
|
農業機械化技術
|
水稻高效中耕機械除草技術與裝備
|
華南農業大學
|
|
90
|
農業信息化技術
|
茶葉全生產鏈質量安全追溯技術
|
清遠市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清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
|
91
|
農業信息化技術
|
適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農機作業精準監測管理技術
|
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
|
|
92
|
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
水稻秸稈高效腐熟還田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93
|
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
水稻秸稈半量還田半量離田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94
|
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
甜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95
|
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
農業廢棄物生物高效處理及資源化再生利用成套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96
|
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
好氧堆肥中的物理-化學強化生物除臭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97
|
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
畜禽養殖廢水生物-生態處理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98
|
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
畜禽養殖糞污高效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成套技術
|
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
|
|
99
|
農業生態環境修復技術
|
鎘污染稻田營養阻控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100
|
農業生態環境修復技術
|
廣東集約化淡水養殖尾水處理實用技術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
|
101
|
農業生態環境修復技術
|
生物炭基土壤調理劑配置及修復治理農田重金屬污染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102
|
農業產業化其他關鍵技術
|
兜蘭組織培養無性克隆技術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
|
103
|
農業產業化其他關鍵技術
|
蝴蝶蘭花朵增多技術
|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104
|
農業產業化其他關鍵技術
|
優質生物發酵飼料高效穩定化生產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
|
105
|
農業產業化其他關鍵技術
|
水肥一體化關鍵技術與液體肥料研究及推廣應用
|
華南農業大學
|
|
106
|
農業產業化其他關鍵技術
|
農產品重金屬檢測及安全評價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所
|
|
107
|
設施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
甘蔗雜交花穗規模化生產技術及其選育品種推廣
|
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
|
108
|
生態養殖模式及配套技術
|
河口區對蝦生態混養技術
|
汕頭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汕頭市康順種養專業合作社
|
|
109
|
生態養殖模式及配套技術
|
基于生態菌群精準調控的水產動物健康養殖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
|
110
|
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
晚稻跡地冬種包心大芥菜栽培技術模式
|
汕頭市白沙蔬菜原種研究所
|
|
111
|
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
香蕉-甘蔗輪作高效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
東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
|
|
112
|
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
冷浸田改良與地力提升關鍵技術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
113
|
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
甘蔗生態高效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
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
|
114
|
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
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
|
珠海市農(漁)業機械化服務管理所
|
|
115
|
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
嶺南農作物配方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
|
廣東省耕地肥料總站
|
|
116
|
種養結合模式及配套技術
|
有機稻-禾蟲高質高效種養結合技術模式
|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華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江門市豐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
117
|
種養結合模式及配套技術
|
含碳復合菌劑(BFA)發酵+免翻堆高堆燜干的高碳有機肥種養結合生態發展模式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
118
|
種養結合模式及配套技術
|
稻田生態高效種養技術模式
|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
|
119
|
種養結合模式及配套技術
|
畜禽糞污農田安全消納與高效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
|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
|
120
|
種養結合模式及配套技術
|
禽羽及沼渣資源化制備高值環境材料技術模式
|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
|
121
|
種養結合模式及配套技術
|
稻田立體種養技術模式
|
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
|
|
122
|
種養結合模式及配套技術
|
綠色對接-現代生態漁業創新中心模式
|
開平市益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
|
123
|
種養結合模式及配套技術
|
構樹生態種養循環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
廣東省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