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邀請有關專家對該院作物所在濰坊市寒亭區高里街道橋西二村實施的“濟麥44高產攻關田”進行了實打驗收,機收3.288畝,平均畝產766.62公斤,創我國超強筋小麥單產紀錄。
據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小麥遺傳育種團隊曹新有研究員介紹,濟麥44是該團隊近年來選育的突破性強筋小麥新品種,具有優質、抗病、早熟、高產等突出優點。區試產量與濟麥22相當,早熟2天,籽粒蛋白質含量15.4%,濕面筋含量35.1%,吸水率63.8%,穩定時間25.4min,面包評分94分。2015年~2019年連續5年經香港南順集團品質測定均達到企業標準,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三年達到國標和鄭州商品交易所強筋小麥標準,2019年入選首屆黃淮麥區優質強筋小麥品種質量鑒評會超強筋小麥。2018年通過山東省審定,同年秋播開始推廣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今年夏收面積預計為85萬畝。
濟麥44之所以品質和產量協調表現這么好,首先歸功于它的“雙親”。其父本是我國第一個年推廣面積過千萬畝的強筋小麥品種濟南17,通過國家審定20多年至今在山東種植面積100多萬畝。母本“954072”是作物所小麥育種團隊自育的高代優質強筋材料,穗大,含有5+10優質谷蛋白亞基。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研究顯示,5+10亞基對于沉淀指數、拉伸面積和面包體積具有一定影響,我國一些具有5+10亞基的強筋麥與美國硬紅冬麥品質相當,甚至更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