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姚媛)近日,在位于馬達加斯加馬義奇占地40公頃的試驗田里,成熟的雜交水稻正在等待收割。中國農業專家與當地農民協作,使用農用小型旋耕機進行雜交水稻栽培試驗示范。初步估算,雜交水稻平均產量約為每公頃10噸,而目前該地區的平均產量為每公頃2.8噸。
“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參加該項目的農民翰塔說,“栽培技巧并不難,但需要經常參與。我計劃在下一季度增加試驗田的面積。稻農需要改變傳統的種植方式,使用雜交水稻種子,因為利潤非常可觀。”
2019年10月,在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南南合作項目支持下,中國農業農村部派出9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前往馬達加斯加傳授農業技術。項目主要在三個地區實施:在馬義奇和安巴通德拉扎卡地區推廣雜交水稻,在戴安娜地區實施改善小型反芻動物的繁育以及相關飼料作物的生產。
項目啟動以來,中國專家和技術員、當地合作伙伴和技術部門共同合作,傳播雜交水稻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涵蓋雜交水稻育種、栽培、植保和病蟲害防治、農田管理等多方面內容。
推廣雜交水稻種植與馬達加斯加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息息相關。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計劃通過該項目在2年內培訓大部分技術人員和1000名稻農掌握雜交水稻種植技術,使馬達加斯加的水稻產量提高到每公頃至少8噸。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培訓稻農3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