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中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的同時,各地也積極開展了春耕備耕工作。筆者于2020年3月采取電話、微信咨詢等方式,對山西省、黑龍江省、江蘇省三省11個(縣)市的農業生產托管主體展開調查,了解抗擊疫情保春耕開展的主要工作、面臨的問題和政策需求,據此提出支持生產托管開展春耕的幾點建議。
農業生產托管主體抗擊疫情保春耕的做法
(一)積極保障農業生產服務。農業生產托管主體節前農資儲備相對充分。據了解,大部分農業生產托管主體由于節前儲備相對充分,加之封村不封路的措施,大宗農資運輸物流還算暢通,影響不大。提前復工、迅速啟動,全力及時保供。許多生產托管主體還是合作社、經銷商或其他農業經營者,他們熟悉當地農村生產模式、種養結構、資源稟賦情況,對何時開展何種作業“門兒清”,抓緊利用技術、設備、物流和扎根基層的優勢,幫助農民抓農時,開展春耕生產。
(二)積極發揮互聯網優勢擴展托管業務。通過服務合同網簽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黑龍江省蘭西縣繼續發揮生產托管的組織優勢,將疫情對農業生產影響降到最小。為減少服務合同簽訂時的人員接觸,該縣組織開發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平臺,引導托管主體與小農戶進行線上對接,為農民生產提供全程服務。利用網絡簽訂服務合同,農戶實現了不見面就能簽約、不出門就能種地。通過網絡貸款解決農業生產錢從哪來的問題。為解決農戶在農業生產中的資金需求,蘭西縣積極與中國建設銀行進行溝通對接,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在原有農戶快貸的基礎上,針對土地托管農戶,升級了托管快貸。通過線上解決生產資料供需對接的問題。為實現生產資料供需的有效對接,蘭西縣還與中化集團等大型農資企業積極對接。
(三)擔任防疫先鋒,發揮模范帶動作用。發揮無人機、農機裝備優勢,志愿開展防疫服務。農業生產托管主體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角色轉換,成為社區防疫突擊隊,充分發揮農機具輕便、高效的優勢,彌補農村防疫設備不足。相比傳統的人工消毒,無人機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可進行全覆蓋式、立體式的工作,有效減少因人工消毒作業產生的人員聚集,提高了疫情防控水平。組成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隊伍保農村民生供給。生產托管主體發揮組織優勢,組成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隊伍,各盡所能為村民提供日常生活產品。
農業生產托管主體抗擊疫情保春耕面臨的問題
(一)農資采購配送和農產品銷售物流通道受阻。受疫情影響,農村物流和農戶出行受限,也影響到了生產托管主體的農資采購、配送和農產品銷售。
(二)農業生產性支出大、融資成本高。隨著托管服務規模擴大,托管服務主體在農機具購置、農戶服務費墊付、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方面支出增大,而農業產業項目周轉周期長,金融需求不斷增加,有部分農戶尤其是貧困戶資金緊缺,借貸困難,無能力支付服務費用。融資難、融資貴是當前制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合作社沒有金額較大的抵押物,貸款額度十分有限且利息很高。有商業保險保障產量問題,但是保費較高,農戶與經營主體承擔不起。適合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保險種類少,險種科學性還待加強。
(三)農業托管主體入戶拓展業務受限。即使在疫情解除后,人們仍有一定心理作用,進村入戶工作還是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春節前后正是農業服務啟動集中期,對農資供應商而言,涉及農戶集中拜訪、測土配方與科學種植規劃、技術和產品方案溝通等諸多環節。農戶無法外出,交流培訓均無法按照農戶習慣的方式完成,各項工作均無法正常啟動。托管服務費多數都得用現金交易,需要去銀行取款,導致服務主體在收費上遇到很大困難。很多服務主體利用電話、微信等通信工具與農戶達成口頭協議,但是無法簽訂正式協議和收取服務費。
(四)勞動密集型崗位用工荒日漸顯露。分散的農業服務人員無法返工,茶葉等經濟作物采摘需要大量人工,生產托管所需的農業投入品生產、基礎設施和功能廠房建設等均需要專業人員上崗,而疫情導致了相關供應商延期開工和用工荒等問題。
促進農業生產托管主體保春耕的政策建議
(一)開辟農資車輛物流綠色通道,保證農時。為春耕備耕開辟物流綠色通道,將農資投入品和農產品作為戰略性重要物資給予運輸保障,明確相關物資運力保障方案和物流支持措施。取消農資運輸車輛高速通行費,降低運輸成本和農資原材料成本,提高農資運輸車輛積極性,提高農資運力,穩定農資價格。
(二)提供政策性貸款和農業保險支持,降低融資成本。優化審批流程,設計更靈活的保生產促增收金融產品,更大限度調動農業生產積極性。針對開展社會化服務的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給予金融貸款等政策支持,出臺針對托管服務主體貸款貼息、稅收等相關政策支持等。加大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重點完善收益保險及區域性糧食產量保險品種,促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真正形成服務閉環,保障農民從種到收全方位服務,讓農民真正步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農戶收益險可以由農戶出一部分、服務組織出一部分、國家政策支持一部分,給托管土地交納保險費。對試點縣給予收益保險或區域性糧食產量保險補貼。在農民合作社內部開展農業互助保險。農民統一繳納保費后形成保險基金,每年保險基金盈余部分結轉至下一年,農民相應減少保費。
(三)縣鄉政府對托管主體點對點幫扶,及時解決困難。出臺縣鄉政府對農業生產托管主體開展“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幫扶措施,集中力量幫助服務主體解決當前困難。積極發揮村集體組織村民開展集體活動的優勢,在各地防疫部門統籌安排和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委托農業生產托管主體整村整鄉開展春耕備耕服務工作。針對不同的情況推廣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不同服務,以減少疫區人員流動。
(四)利用現代化網絡信息平臺,拓展托管服務范圍。線上線下結合,支持快速建立網絡信息平臺,并加快入戶。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應積極推動服務資源整合,鼓勵服務組織搭建和使用各類綜合性、專業性農業服務平臺,利用電話、微信等手段,通過網簽服務合同、網絡直播、線上培訓等方式,強化線上支撐,打通農業生產托管的“云通道”。
(五)加大表彰和宣傳力度,提升生產托管社會影響。對疫情時期為保春耕作出重大貢獻的機關單位、服務主體或個人給予表揚或獎勵,樹立生產托管主體愛農惠農的先進典型,增強服務主體社會責任感。抓住時機,加大生產托管農戶宣傳力度,讓農戶知曉生產托管的優勢和作用,了解相關支持政策,調動廣大農戶和其他服務組織參與此項工作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