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附加值 更要品牌值——
虢王鎮的“薯業”越做越紅火
金秋時節果飄香,雍州滿目好景象。九月之初,站在碧波蕩漾的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虢王鎮連片紅薯種植基地,一片綠色的海洋盡收眼底。
“今年,虢王鎮有1240戶農戶發展紅薯產業,種植面積達到6236畝,預計銷售量可以達到1870萬斤,按照目前的行情,保守估算紅薯的銷售收入就有3000多萬元。”鳳翔縣虢王鎮黨委書記吳國良介紹全鎮紅薯產業發展現狀時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虢王鎮地處鳳翔縣東南角,這里廣闊、平坦的田地土質疏松、土層深厚、養分充足、透氣性強,非常適宜種植紅薯。優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虢王紅薯“淀粉足、蛋白高、糖分多、粉糯無筋有嚼勁”等優良的品質。目前,紅薯種植已在江湖村、虢王村、田家村、汶家村、西謝村初具規模。紅薯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紅薯是虢王鎮傳統的特色產業,從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種植。由于天然的水分和獨特的土壤質地,虢王鎮產出的紅薯身材修長,皮薄肉厚,味道香甜,口感極好,在整個寶雞地區乃至周邊省、區都享有較高的口碑。”說起虢王紅薯,虢王鎮鎮長白純光如數家珍。
“挖紅薯的時候,大家都像挖‘人參’一樣小心翼翼,唯恐紅薯出現破損,紅薯如果‘破相’,就會賣不上好價錢。”正在將紅薯套上發泡網裝箱的虢王村一位姓謝的村民說,虢王種紅薯的幾乎家家都會利用微信等手段在網上進行銷售。
正如這位村民所言,這幾天,走在虢王鎮的街道上,不時會聽到“今天發了多少?”“不多,五六件!”這樣的問候聲。據了解,虢王紅薯目前已通過網上銷售到了西安、北京、寧波、蘭州、廣州等10多個城市,涉及大江南北。與此同時,外地的商販也不斷涌入虢王販運紅薯,“我最近基本上是一周來拉一次。”來自甘肅天水的商販張師傅說。
與這些“熱蒸現賣”不同的是,虢王鎮已有許多農戶在紅薯附加值上動腦筋、下功夫。他們把八九月份挖出來的紅薯放進地窖儲藏,等到來年二三月份的時候再進行銷售。“因為到那個時候,可以賣出更好的價錢,我們的紅薯得跟著市場走。”秦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張紅科說,他的合作社種植了大約200多畝紅薯,每年都要把大部分的紅薯儲藏進地窖。
產業發展有勢頭,農民致富才有奔頭。目前,虢王鎮在延伸紅薯產業鏈上積極作為,致力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打好基礎。位于虢王村的紅薯初加工中心項目正在建設,該項目總投資860萬元,流轉土地500畝,新建育苗大棚120座,新栽植紅薯300畝,新建現代化廠房一處,儲藏室一座,并配套相關設施。項目將對紅薯進行汽蒸、冷卻、封袋等初加工,建成投用后,預計年加工成品720噸,收入430多萬元。
在虢王長大的張小斌是味司農集團的創始人,基于故鄉情結和對完善產業鏈的考慮,他投資3000多萬元,建起了鳳翔縣味司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目前,他們完善紅薯產業鏈建設的一期項目已接近尾聲,將在10月份開始生產。
“我們不僅要提高虢王紅薯的附加值,更要提升虢王紅薯的品牌值。”鳳翔縣味司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輝介紹說,公司一方面流轉了100多畝土地,在西農大等科研院所的技術指導下,試種了秦薯八號和西蒙一號。另一方面將采用新的工藝對虢王紅薯進行加工,把紅薯蒸熟后極速冷凍,包裝成速食食品利用公司在西安、寶雞的智能售餐機加熱后進行銷售,反響良好。
“在前不久鳳翔縣召開的縣委全委會上,明確提出要將紅薯的種植面積擴種到兩萬畝。這對我們鎮的紅薯全產業鏈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將全力做大這個產業,讓紅薯成為我們鎮產業發展行穩致遠的有力支撐。”談起虢王鎮紅薯產業發展前景,鎮黨委書記吳國良信心滿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