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具有抗逆性強的特點,既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優質禾本科飼草作物,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呂梁等市。為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促進我省燕麥生產發展,現提出2018年燕麥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因地制宜,科學選種
因地制宜選用優質、高產、耐瘠、耐冷、耐旱品種,如壩莜一號、壩莜三號、壩莜六號、花早二號、晉燕14號、晉燕13號、品燕一號、品燕二號、草莜一號、白燕二號、白燕七號等品種。
二、輪作倒茬,整地施肥
燕麥不宜連作,需合理輪作倒茬,前茬作物以豆類最為理想,玉米、馬鈴薯等也較適宜。在秋耕壯垡的基礎上,早春進行三墑整地,耙耱保墑,提高播種質量。結合耕翻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種肥畝施磷酸二胺7-10公斤、尿素2-3公斤,可根據當地情況適量增施鉀肥。
三、適期播種,確保全苗
我省燕麥一般于五月初進行播種。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播種量,每畝保苗25-35萬株。播種深度5cm左右,播后適當鎮壓,可起到提墑保全苗的作用。
如遇春旱嚴重無法正常播種,可選用“一早三改”栽培技術,選用早熟品種、加大播量(畝保苗40萬株)、播種期可延遲至6月5-10日。
四、加強管理,綜合防控
燕麥苗期早鋤、淺鋤1-2次,分蘗到抽穗期要深中耕、早追肥,促進抽穗開花,燕麥生長后期需抓好水肥管理。結合人工除草噴施除草劑,注意選擇除草劑種類和掌握好藥量,以免發生藥害;適時防治蚜蟲,及時預防紅葉病;近幾年燕麥銹病和白粉病等有上升趨勢,生長期間注意觀察,發生銹病、白粉病等及時防治。
五、適時收獲,保證產量
穗部3/4小穗籽粒成熟時為燕麥的收獲適期,收獲后要放到通風處晾3-5天,以加強后熟過程,隨后曬干脫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