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月球上種植的第一株植物嫩芽,此次實現了人類首次月面生物生長培育實驗。”1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所長李付廣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介紹說,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中棉所41”棉花種子,搭載嫦娥四號登上月球,在經歷月球高真空、寬溫差、強輻射等嚴峻環境考驗后發出嫩芽,雖然存活時間有限,但這次實驗對于人類探索生命在地外星球生存具有重大意義。
據了解,此次太空試驗選擇了棉花、油菜、馬鈴薯、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除了實現在月球表面環境下植物種子發芽和幼蟲成長的最低目標,更重要的是基于未來進一步開展太空生物學研究的長遠考量,為以后人類進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保障,糧、棉、油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據介紹,棉花具有良好的抗逆境能力,一直以來都是鹽堿旱地的“先鋒作物”,本次在月面發芽表明了棉花具有更廣譜的抗逆性,有望在未來太空生物學的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嫦娥四號對生物物種的篩選,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棉花種子要能夠適應月球表面的極端條件,耐高溫、耐凍,并且能抗輻射、抗干擾。 中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棉花品種繁多,此次入選的“中棉所41”是打破國外抗蟲棉壟斷的主力品種,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雙價基因抗蟲棉品種,其豐產性好,在國內大面積種植,具有極好的遺傳性。
來源:安陽網-安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