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組織農科部門進行大膽創新探索,改雜交水稻為旱種,并獲得成功。馬關縣地處山區,農田較少,群眾一直有種植陸稻的習慣,年種植面積達2萬余畝,品種以常規稻種為主,抗逆性差、倒伏現象嚴重、品質差、單產低而不穩,一般單產在200公斤左右。
為解決這一難題,從2015年開始,馬關縣農科局組織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探索,將原來適宜水種的宜香9號、宜香3003、明兩優829等雜交水稻品種改為旱種。通過州縣專家組測產,平均單產達500公斤以上,比常規旱稻畝增產300公斤左右。這項技術探索成功,有效提高了稻谷的綜合生產水平。
2017年全縣推廣雜交水稻旱種2000畝,實現產量108萬公斤,分別占全縣水稻旱種面積和產量的9%和17.5%,為保障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2018年,示范種植面積將突破5000畝,預計產量將達250萬公斤。
“雜交水稻旱種技術”的推廣,能將山區有限的土地資源更好地利用起來。下一步,馬關縣計劃將該技術列為水改旱重點模式,作為解決地區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保障山區農民谷物自給的有效途徑。 楊鳳金張禮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