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關鍵點:
良種補貼對水稻、小麥、玉米和棉花全覆蓋;水稻和玉米采取現金直接補貼
我們認為補貼的直接刺激有限,但操作方式轉變是有利于種子行業的長期發展
種子整體估值偏高,敦煌種業未來兩年相對具備盈利的增長動力,建議關注
報告內容:
良補概要:對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在全國實行良種補貼全覆蓋;大豆在東北四省實行良種補貼全覆蓋。執行標準為早稻10元/畝;中晚稻、棉花15元/畝;小麥、玉米、大豆10元/畝。水稻、玉米良種補貼采取現金直接補貼的方式。
政策變化:08年的良補政策,水稻是全覆蓋的,小麥補貼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58%,玉米占46.5%。09年每畝補貼數額沒有變化,但三大糧食作物全國覆蓋,補貼范圍大為增加。從操作層面,規定了水稻和玉米采取現金形式,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一改過去由一些地方政府對種子包辦采購,折價銷售的方式。
直接影響:我們一直認為,種子的需求是十分剛性的,短期僅和播種面積相關(作物都有最佳的密集數量,如果在單位面積多用種會適得其反)。直接以現金形式發放到農戶手中的良種補貼,和其他類別的直補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名類的不同。本質上是政府通過轉移支付,增加農民的種糧收入。我們估算2008年每畝每季糧食的種子費用在30元左右,現金收益在400元左右。每畝增加10元的補貼,占種子費用的1/3,增加收入2-3%。我們可以認為對種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并不是很大。
真正利好:我們認為真正的利好在于良種補貼發放模式的轉變。過去由地方政府指定一些優良品種,良種補貼以折價供種的方式來實現。在這種計劃經濟的操作模式中,部分地方的尋租現象比較嚴重,致使有競爭力的種子需求被擠占。以現金形式發放補貼,有利于具備品種競爭力的種子企業。
行業現狀:目前來看,種子行業較有盈利能力的是玉米雜交種。根據去年全國"兩雜會議"的估計,09年度玉米雜交種的總供應量為16.3億公斤,需求量10.2億公斤。過剩相對08年有所緩解,但壓力猶存。今年以來,部分地區的玉米種子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上漲。我們認為,漲價更多的是成本推動。去年由于農資價格的大幅上漲造成的制種成本增加。價格的上漲,對行業毛利會有改善,但幅度可能不會很大。前期的玉米種子的銷量不大,在放量銷售的3、4月份,由于存在較大的供應壓力,價格可能會低走。去年部分地區就是高開低走的情況。
行業展望:我們認為這兩年是玉米種子行業的洗牌年,整個市場的規范和市場化競爭的深化將逐漸淘汰一些品種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同時,行業整體過剩庫存的消化應該會在兩年內完成。有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將會浮出水面。
投資建議:目前種子類的上市公司估值普遍較高,動態市盈率在30倍以上,而且盈利的顯著拐點尚未看到。從行業間的比較來看,短期缺乏投資吸引力。如果在種子行業里選擇,我們認為敦煌種業(600354)是目前相對具有優勢的。先鋒種子的放量生產會給未來兩年帶來盈利的增長動力,公司未來一兩年盈利的不確定性相對較小,建議關注。 □ .尤.宏.業 .安.信.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