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一篇《“劇場效應”綁架下的教育》持續刷屏,引起強烈共鳴和反響!由于職業的原因,自然引起我聯系到身處的種業,結果發現,中國種業也處處呈現“劇場效應”!現簡要述之,供同業人思考。
一、何謂“劇場效應”?
所謂“劇場效應”是指這樣一種現象:本來都該遵循劇場的規定或者約定俗成的規則,好好地坐著觀看,可是起初就有那么一個或者幾個或因某種原因覺得坐著看得不爽或者是看不見,或者是某明星出場,站了起來,后面的人反對無效,也只能跟隨站了起來,最后全場都站了起來!結果觀看效果還不如以前。于是又有人開始站在椅子上觀看,自然后面的人也跟著站在椅子上觀看,最后大多數人都站在了椅子上,結果更不如坐著看!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人愿意坐下來,最后是大家都疲備不堪,且觀看效果極差,直至散場!
二、種業的“劇場效應”有哪些?
1.區試跑點就是“劇場效應”
前些年,區試跑點是飽受詬病的丑惡現象,就是在品種審定如此開放的今天,跑點依然沒有絕跡。品種區域試驗,本來是評價測試品種表現和適應性的科學活動,起初由于個別參試單位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到各試驗點去找關系,希望調高自己參試品種的數據,以通過審定。這樣一來,其他參試單位也如法炮制,跟隨跑點。由于不可能個個參試品種都是第一名,所以跑點與不跑點結果還是如此。每個跑點的參試單位,多花了金錢,多花了時間,試驗結果可能還是那樣,只可能是對照品種的數據被降低了。
2.綠色通道、聯合體試驗中的“劇場效應”
綠色通道、聯合體試驗是國家種業主管部門順應市場化潮流,改革品種審定制度,分別賦予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和其他種業企業及育種機構的一種自主開展區域試驗的“特權”。可是實行幾年來,“劇場效應”也開始出現,參試、審定的品種數量一個比一個多,試驗規模一個比一個大,聯合體試驗還出現了協商試驗結果、甚至跑點的現象。其實,育種家還是那些人,育種水平還是那個水平,以前一年不能國審一個品種,現在一家企業一年審定多達20個甚至40或50個品種,這些品種能被市場全部接受嗎?這樣的企業能高效發展嗎?這樣的行業能健康成長嗎?
3.育種中也有“劇場效應”
從前些年開始,雜交水稻“天優華占”、“C兩優華占”深受農民歡迎,少數育種家意識到了“華占”的價值,于是開始用“華占”配制雜交組合,后來大家都來效仿。據筆者統計,根據國家水稻數據中心的數據,截至2017年7月15日,用華占作父本已經審定59個品種,在各級區試中以“華占”為父本的品種更多,作者估計可能多達100個,僅湖北省區試就有10個,這還不包括規模更大的各種綠色通道、聯合體試驗。最后的結果是選育出的品種同質化嚴重,大家的育種水平還是處于原來的水平,活活地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4.營銷中的“劇場效應”
種業的“劇場效應”最為嚴重的是在營銷環節。種子營銷過去就是一個定貨會,簽合同,收定金,接下來就是發貨了。現在演變出了“出苗會”、“看苗會”、“觀摩會”、“測產會”、“機收會”、“促銷會”等等,一年四季都是會。在會議規格上,由經濟型酒店到商務酒店,現在到了四星級酒店乃至五星級酒店。在會議規模上,由100多人到了400至500人,甚至有了千人大會,還有號稱“萬人大會”的。在人員上,過去是代理商交流、職業講師培訓,現在至少是教授上課,院士站臺也習以為常,也還有司局長、書記市長出場的。在宣傳上,從發傳單到張貼畫,發展到拉橫幅、插牌子,現在到了明星代言、甚至出現了“種模”。在廣告上,過去主要是縣市電視臺、報刊雜志,現在是省級電視臺乃至中央電視臺,更有公司把廣告做到了美國紐約納斯達克屏上!農產品價格長期低迷,種子成本不斷上漲,營銷成本迅速攀升,而價格又不能提高,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可是誰都不愿“坐下來”,真的可能要直到“散場”,“劇場效應”才會結束!
種業中的“劇場效應”可能還很多,比如任何公司都開展育種,都進行南繁,都想上市,還有制種基地競相抬價、銷售時競相殺價、競相賒賬等等,都造成了“劇場效應”,不再一一細述。
三、“劇場效應”有贏家嗎?
“劇場效應”出現的起因是有人率先破壞了“規則”,本質原因是“個人利益最大化”。最初破壞規則的人可以短時間地獲得一點利益,由于他人的跟隨,微弱的一點“先發優勢”很快曇花一現,而成本的上漲卻被固定下來,最終包括自己在內的全行業受害,沒有“贏家”!
“劇場效應”出現的外因是沒有人維護秩序或者維護不力,任其發展進入了“無序”狀態。“無序”的結果就是“全輸”!
四、如何結束“劇場效應”?
“劇場效應”出現了,怎么讓它消失?解鈴還需系鈴人!需要參與者覺醒,需要參與者自律,需要劇場方履行維護秩序的職責,也需要少數參與者站出來自發地維持護秩序。劇場只有由“無序”恢復到“有序”,“劇場效應”才可能消失!
種業是一場特殊的“大戲”,絕對不可能散場!種業人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不要等多數人離場后再來恢復“有序”,如果那樣,離場的人就不可能重新進場,那時的“劇場”就成了“寡頭的專場”!
根據中國種業當前的實際,出來終結“劇場效應”的最佳機構應該是“種業協會”,特別是全國和各省市的“種業協會”。建議兩級種業協會為了全行業的利益,理直氣壯地站出來維持秩序,平息“劇場效應”,使行業重新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否則,……!(此處省略12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