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喜溫,適合在平均氣溫8—10℃的區域培養,抗寒才能隨苗樹齡的添加而提高。用種子直播的一年生麥苗在一10℃左右可能受凍。香椿喜光,較耐濕,適合生善于河濱、院子周圍肥美濕潤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為好。適合的土壤酸堿度為pH5.5—8.0。香椿栽培管理方法如下:
1、種類挑選。一般以挑選赤色香椿為主。
2、耕種育苗。以拱棚和大棚育苗為宜。一般畝播量2-3千克,每千克種10-12萬粒。但香椿種子的出芽率較低,播前要用25-30℃的溫水浸種12小時,浸種后將種子與細砂混勻后直接播到苗床上。苗床應該選在地形高、疏松肥美、排灌條件好的地域上,并提早施足肥料,播后蓋一層稻草,以利于灑水,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在3-4月份耕種為宜。
3、苗期管理。
⑴發芽期。催芽后的種子出苗需7-10天,浸種直播的需15-20天。在耕種至出苗期間,土壤應堅持一定的濕度,每隔1-2天澆一次水,白日溫度為25℃,夜間不低于8℃。
⑵麥苗期:苗高6-7厘米有2-3片真葉澆1次水,并結合松土除草,苗根處雍土0.5厘米厚,用100-200倍液尿素噴灑,噴后用清水澆苗。苗長有4-5片真葉、高10厘米左右,間苗、定苗,移苗的株行距為25厘米×30厘米,每畝留苗1萬株左右。可在正午前后用遮陽網遮陽。
4、后期管理。6-8月是苗木出產的速生期,適量彌補磷、鉀肥,基肥足可不追肥,用磷酸二氫鉀噴葉面1-2次,基肥缺乏追尿素10-15千克,8月后不再追肥防徒長。
5、苗木處理。苗木的矮化處理是香椿培養的要害技術措施。苗高控制在1-1.2米,定樹形。有2種辦法:⑴人工處理:苗長至60厘米左右摘心,側枝長至30厘米去芽,以此類推,但此種辦法不利于物質堆集;⑵多效唑處理: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隔5-7天用15%多效唑500倍液噴2-3次,作用較好。
6、假植。在10月下旬噴施700-80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加速養分回流,加速脫葉。起苗時應多留根,根長堅持20厘米以上。香椿落葉有17天的天然休眠期,用假植可打破其休眠。辦法是:在背面向陽處挖一條深0.5米,寬1-1.5米的溝,將苗木稍加收拾后將頭轉西或南斜擺到溝內,根部培土灑水,經20天左右10℃以下的低溫即可。
7、大棚栽培
⑴移栽:通過假植,將香椿苗移栽到大棚內,棚內上肥應以有機肥、磷鉀肥為主,可畝施300千克的腐熟有機肥,50千克的過磷酸鈣及50千克的三元復合肥,每平方米培養密度為當年生苗100-150株,多年生苗80-120株,栽后灑水,經5-10天再蓋膜。
⑵培養辦理:白日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0℃以上即可;視苗情10天左右可灑水1次。椿芽采后,畝澆尿素15-20千克,還可用磷酸二氫鉀噴灑,椿芽長到20厘米以上即可采收。采收時,先采頂芽后采側芽,一般8-10天采收1次,可采收5-7次。頂芽悉數摘,側芽在莖部留2-3片葉,每畝可采收1200千克左右。每次采收前2-3天,葉面噴肥,采收后追施10-15千克尿素并及時灑水。
8、苗木次管理。清明至谷雨前后,氣溫穩定在10℃以上,煉苗3-5天,將香椿苗移到室外,按20厘米×30厘米移栽,每畝植苗8000株,在根上部15厘米處剪去地上部分,其他辦理同上。一般1次育苗,可出產5年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