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光本報記者劉偉林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和“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在黑龍江墾區松花江農場依咪水稻專業種植合作社的社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合作社理事長李維利告訴記者,他們合作社這兩年快速發展依靠的就是松花江農場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和當地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為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合作社發展的信心更堅定。”李維利說。
從部隊退伍后,李維利回家當了幾年農工,他看準了農場鼓勵發展現代農業的機遇,就嘗試組建合作社。2016年他帶領第五作業區9名職工成立了依咪水稻專業種植合作社,開始探索“蝦稻共作”的立體栽培模式。雖然是第一年探索,34.5畝蝦稻的試養,成活率就超過70%,龍蝦稻米以每斤18元的價格出售,畝均效益達3400元。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提高稻米品質還能保證商品蝦產量,創造了首批北方寒地蝦稻種養成功的記錄。
黨的十九大報告為合作社發展指明了方向,讓社員們很受鼓舞,堅定了發展信心。李維利說,他和社員們有三個新思路。一是在發展蝦稻共育模式上對北方小龍蝦越冬養殖技術進行攻關。二是擴大規模、增加品種,下一步將帶動全場的水稻種植戶共同發展蝦稻。三是立足資源優勢,捍衛有機大米,用品質贏得市場認可,讓農產品有更好的市場,不僅帶領合作社的成員致富,更帶領農場區域內的廣大種植戶一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