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防治 ①選用抗病品種。培育健壯、無菌的草莓種苗,控制病源發生;②實行輪作。水旱輪作是消滅菌源的最有效措施,旱地輪作以安排豆類、瓜類、十字花科蔬菜、小麥為好,茄科作物與草莓有共同的病害,不宜安排輪作;③清潔田園。草莓收獲后應徹底清理,焚燒病殘體。生長期應及時摘除病葉、病果、老葉,帶到棚外深埋,以減少菌源基數;④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
生態防治 調控棚室濕度是控制該病的重要手段。首先要采用雙行起壟移栽與全膜覆蓋技術,有利提高地溫,縮小與棚室的溫差,減少結露,增強光照。其次建立滴灌或膜下澆水的設施,若無膜下澆水設施,應科學用水,以“寧干勿濕”為原則,做到小水勤灌,切勿漫灌,并加強通風以降低棚內濕度,在不影響草莓生長的條件下,盡可能延長通風時間。棚內理想的相對濕度,開花坐果期為60%左右,果實膨大期為70%左右。這樣,不僅有利于開花結果和果實膨大,同時能顯著抑制病害的發生。
化學防治 在開花前未發病時用保護性殺菌劑主動預防2次,并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7~14天噴一次,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發病后要選用具有保護、治療作用的藥劑防治,用50%醚菌酯-密寶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翠露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噴霧,7~10天噴一次,交替使用。溫室濕度過高時,可選用藥劑熏蒸,效果更好。(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