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甘藍的一種普通病害,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甘藍類蔬菜。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生。發病輕時對生產影響不大,重病地發病率可達30%~40%,對產量和質量有一定影響。
甘藍灰霉病在苗期感病時,表現為幼苗呈水浸狀腐爛,上生灰色霉層;成株染病時,多從距地面較近的葉片開始發病,初為水浸狀,濕度大時,染病部位迅速擴大,呈褐色至紅褐色,病株莖基部腐爛后,引致上部莖葉萎蔫,且從下向上擴展,或從外葉延至內層葉,致使結球葉片腐爛,其上常產生黑色小菌核;貯藏期染病時,會引起水浸狀軟腐,病部遍生灰霉,后產生小的近圓形黑色菌核。
防治該病害,要采取多種方法共同使用,才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①農業防治:保護地用紫色膜,提早扣棚烤田。加強保護地或露地田間管理,栽種不要過密,防止莖葉徒長造成植株間郁閉。嚴密注視棚室內溫濕度,及時降低棚室內及露地表面的濕度。保護地保持棚膜清潔,盡量加強光照。施足基肥,保持植株健壯生長。發現病株,摘除病葉深埋。
②噴粉或煙熏:溫室、大棚等保護地栽培的甘藍,可于發病初期采用煙霧劑或粉塵劑防治。如每畝施用10%腐霉利煙霧劑200~250克,或噴撒6.5%硫菌霉威超細粉塵劑、5%春雷氧氯銅粉塵劑1千克。
③化學防治:露地或保護地栽培的甘藍田,發病初期,可選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40%多·硫膠懸劑600倍液、50%福·異菌可濕性粉劑700倍液、6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交替使用,7~10天噴1次,連防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