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慶國蘆曉春
種質資源是良種選育的物質基礎,種質資源的不斷更新和利用是加快優良新品種選育的前堤和條件。北京南繁基地擁有豐富的種質資源,為良種選育提供了最為寶貴的“綠色基因庫”。
記者從北京市農業局了解到,北京市每年通過南繁鑒定、繁殖上萬份種質資源,其中玉米種質資源占90%。這些種質資源有的來自國內,有的來自國外,具有不同的優良性狀和抗病性。利用海南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進行鑒定,往往材料的抗病性、耐熱性、抗寒性都要好一些,符合高產、穩產及綜合抗性好的新品種選育要求。
自北京南繁開展工作以來,已試驗種植上百萬份育種材料。以玉米南繁為例,早在北京市南繁育種工作的最初幾年,就成功選育出了在北京國玉米育種和種子生產中最重要的骨干自交系之一——黃早四。黃早四的選育成功,具有跨時代的意義。黃早四本身具有優良的特性和相當大的遺傳變異,其衍生系就有70多個。由黃早四及衍生系所組配的組合數目之大,應用范圍之廣,是其它玉米自交系所不及的。從1976年起黃早四先后被全國各科研單位引種利用,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相繼育成煙單14號、戶單1號、掖單2號、掖單4號、魯單8號、鄭單8號等一大批玉米雜交種,主宰了當地的玉米生產,使玉米產量有了很大提高。從東北吉林到西南四川都有黃早四做親本組配的雜交種,尤其是山東省因黃早四組合的出現發生了品種的第五次更換。由黃早四組配經省市以上審定推廣的雜交種數以百計,累計推廣面積高達10億畝以上,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新世紀以來,中國農業大學戴景瑞教授將多種育種技術相結合,通過南繁選育出了遺傳基礎廣泛、自身產量高、綜合抗性好的優良玉米自交系綜3和綜31,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綜3和綜31的選育與利用,拓寬了玉米育種試材的遺傳基礎,創造了新的雜種優勢群和新的雜優模式,選育出了高產、優質、抗病、適應性強的多個玉米雜交種。由綜3和綜31參與組配出7個雜交種,其中農大60、農大3138和豫玉22在全國20多個省市栽培,迄今累計推廣近1.7億畝,增產糧食85億公斤,增加收入達85億元,為農業增產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利用這兩個優良系的組配特性,開展體細胞系篩選和轉基因研究,育成了抗玉米小斑病C小種的不育系,并大規模用于種子生產;導入Bt基因育成了抗蟲轉基因雜交種,目前已經進入環境釋放試驗。
此外,以許啟鳳、宋同明等教授為代表的創新研究團隊,繼續在南繁不斷探索,相繼在高產育種、高油玉米等資源創新方向上培育出優良自交系X178、P138、1145以及黃C。依托這些新材料,選育成了國內有很大影響的農大3138、農大108、高油115等重要雜交種。迄今以上品種已累計推廣近3億畝,增收玉米150多億公斤,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
北京市各南繁單位秉承傳統,持之以恒,創新育成大批優良自交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育成大量特色糯玉米品種親本自交系,顯著拓寬和極大豐富了北京國糯玉米種質,為北京國糯玉米種質利用和進一步改良提供了重要骨干材料。國家玉米改良中心育成了W222、W89、W229、W499等一批優良自交系,選育出中農大4號、農大62、農大3138和農大95、221、311、239和中農大203等一批優良雜交品種,推廣區域遍及國家東華北和西南玉米主產區的10多個省市(自治區)。北京奧瑞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每年的冬季南繁加代及春季種植篩選,已累計選育和創制出了1000份左右骨干自交系。其中,利用骨干自交系OSL019、OSL047和OSL266組配的新品種奧玉青貯5102和奧玉3804和分別于2004年和2013年通過國家審定;選育出的正成018等品種有很大的市場推廣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