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將打造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并拿出重金進行政策扶持。按照規劃,這一包含了種植、水產、畜禽等100多個項目的種業中心將在2025年達到5000億元產值。這是記者25日從廣州種業投資推介暨種業聯盟成立大會上獲悉的。
報道中稱,根據《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建設規劃(2016-2025年)》,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將按照“三大片區、四大平臺、五大基地”建設,并將在南沙自貿區建造“廣州種業小鎮”。南沙區已經在東涌鎮劃出了5.5平方公里作為種業小鎮的建設區域,其中專門拿出3000多畝農用地,以滿足新品種展示需要。廣東打造的這個種業中心,前面有“國際”二字,那么其規模、范圍、影響等,就不僅限于廣東乃至華南,而是在實力不斷增強的條件下,將成為未來全國和世界知名的種業中心,這展現出廣東在農業產業發展上的雄心,也堪稱大手筆。
“三大片區、四大平臺、五大基地”建設含上百個項目,令人感覺其規模宏大。是的,國際種業中心建成后,勢必將帶動廣州周邊地區的城市化進程,創建更多特色樣本小鎮,并用創新驅動產生外溢效應,使更多地區由此受益。而且,國際種業中心,看似單一,雖然字面上僅有“種業”二字,但實際涵蓋的不僅只有“種子”一項,而是包括種植、水產、畜禽。也就是說,除了種植之外,還有水產和畜禽的育種、繁殖、養殖等。該中心事實上就是集農業、漁業、禽業等相關聯的一個綜合配套服務中心。
廣東打造的這個產值將達5000億元的國際種業中心意圖明顯,即是以廣州為中心,把廣州的科技優勢進一步釋放到周邊,以廣州這顆枝繁葉茂的“大樹”為依托,把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通過廣州輻射到城市的周邊地區,使廣州的帶動作用、輻射效應、溢出效用,在農業產業上更加彰顯。由此,不但可以進一步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建設更多的新型特色小鎮,還可以給創新帶來更多動力,給廣州、珠三角乃至全廣東在創新驅動上帶來更多活力。國際種業中心的創立,既與城鎮化密不可分,又與創新驅動緊密相聯,實乃“一舉多得”。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重視農業,夯實農業這個基礎,歷來是固本安民之要。要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主攻農業供給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形成農業農村改革綜合效應,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而打造國際種業中心,正是廣東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廣東實際,重視農業,為農業產業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具體體現。
從廣東省農業廳獲悉,廣東今后將進一步把工作重心轉到供給側,加快實現從需求管理為主向供給管理為主、從突出抓總量向突出抓結構的轉變,從生產端、供給側發力,把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效率作為主攻方向。而廣東發展農業的最大優勢就是技術和創新,那么,打造國際種業中心就可視為加快廣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良策;廣東就需要把技術和創新優勢轉化為加快發展農業產業的新動能。
發展農業,不僅是種糧食、盼豐收那么簡單,里面的科技含量很高。例如育種,就是技術含量極高的一門科學,事關農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所以,從打造國際種業中心,就可窺見這是廣東發展農業的一個大手筆。堅持科技興農,利用科技創新優勢帶動廣東農業產業的發展,實乃一舉多得的有力之舉,必將為全省農業的發展起到帶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