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早疫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可侵染塊莖。葉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具同心輪紋,大小3~4mm。濕度大時,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層,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病嚴重的葉片干枯脫落,田間一片枯黃。塊莖染病產生暗褐色稍凹陷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分明,皮下呈淺褐色海綿狀干腐。該病近年呈上升趨勢,其為害有的地區不亞于晚疫病。
主要防治方法有:
1、培育壯苗:要調節好苗床的溫度和濕度,在苗子長到兩葉一心時進行分苗,謹防苗子徒長。苗期噴施奧力克-霜貝爾500倍液,可防止苗期患病。
2、輪作倒茬:番茄應實行與非茄科作物三年輪作制。
3、加強田間管理:要實行高壟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緩苗后要及時封壟,促進新根發生。溫室內要控制好溫度和濕度,加強通風透光管理。結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葉,深埋或燒毀,以減少傳病的機會。
4、選用早熟耐病品種,適當提早收獲。
5、選擇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塊種植,增施有機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6、發病前開始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大生M一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新萬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1:200倍式波爾多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