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本報記者吳礫星
“農為國本,種鑄基石”。生物育種產業作為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關系國家糧食安全。11月24日,由長沙市芙蓉區委、區政府主辦的“長沙生物育種產業政產學研研討會暨長沙生物育種產業技術戰略聯盟授牌儀式”在長沙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長沙市委常委高山、國家農業部科教司、農業部種子管理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近百家種子企業、科研院所的企業家、專家、學者參會,共商加快發展生物育種產業、建設中國種業硅谷大計。
會上,袁隆平院士向芙蓉區和隆平高科技園贈送了“發展生物育種產業,建設中國種業硅谷”的題詞并致辭。高山代表長沙市委、市政府向隆平高科、華智水稻等37家企業與院校組成的“長沙生物育種產業技術戰略聯盟”授牌。隆平高科技園管委會主任黃滔代表園區發布了“中國種業硅谷”建設規劃綱要。隆平高科常務副總裁彭光劍、華智生物總經理張健、湖南農大副校長曾福生等先后作主題演講并發言。
隆平高科技園作為目前我國生物育種產業人才、院校、企業最密集的高科技園區和超級雜交水稻的策源地,在雜交水稻、玉米、油茶、蔬菜、湘云鯽、湘云鯉等育種方面已取得大批國際國內領先的科研成果。近年來,隆平院士領銜的“超級雜交水稻”捷報頻傳,2016年再創新紀錄,實現高緯度實驗畝產超千公斤、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75斤。“中國種業硅谷”規劃綱要提出,將隆平高科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種企業,挺進全球種業前五強;把農業部授牌的華智生物“國家水稻分子育種平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種協同研發平臺;把隆平新區建設成中國一流的生物育種技術及產業聚焦區。該規劃還提出了“六個一百”的建設目標,即建成100萬平方米以上的生物育種產業發展平臺;吸引和撬動100億元社會資本投入生物育種產業發展和種業硅谷建設;引進100名國內外一流的生物育種高端人才;培育、引進和集聚100家高素質的生物育種企業、研發機構;新研發100個左右國家審定種業新品種;實現生物育種產業核心產值規模達100億元,產業鏈產值過300億的目標。
為推動產學研協同,合力推進生物育種產業發展,以國內排名第一的生物種業企業隆平高科為產業龍頭,聚合華智水稻、湖南農大、湖南省農科院、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中科院亞熱帶所、湖北省種子集團、廣西恒茂種業等40多家國內著名種業龍頭及科研院所,共同組建了“長沙生物育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致力搶占國際生物育種產業技術制高點,著眼“一帶一路”巨大的種業市場機遇,以“中國種業硅谷”為基地,加速產學研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強大的“芯片保障”。
袁隆平院士表示,生物育種產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芙蓉區、隆平園提出要“發展生物育種產業,建設中國種業硅谷”,體現了對糧食安全的擔當。
高山認為,長沙將生物育種產業確定為核心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支持發展,生物育種產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于新凡表示,未來要加快建設“中國種業硅谷”,擦亮“超級雜交水稻”這張世界名片,大力發展生物育種產業。王曙光表示,隆平園有信心聚合各方力量,加速推進生物育種產業發展,打造好生物育種產業集聚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