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鹿泉地區平菇種植的主要時節,由于平菇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原料來源廣、栽培技術簡易、生產周期短、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等特點,農民常常利用農閑季節進行平菇種植,是冬季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不正確的管理方式導致生長發育受阻,造成畸形菇,嚴重影響平菇的產量和效益。當前即將進入出菇管理的重要時期,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的畸形菇,以及預防措施:
一、高腳菇
癥狀:平菇原基形成以后,子實體形態分化不正常,菌蓋畸形,不形成菌蓋或者菌蓋很小,菇柄很小,很長,菌蓋向上生長,子實體商品價值很低,甚至無法銷售。
發病原因:平菇原基形成期并不需要太多的氧氣,但是當原基形成期向珊瑚期轉化后,如果菇房通風量不足,缺氧嚴重,就會影響菌蓋的正常發育,形成長柄狀,菇房光線較弱會加重平菇高腳病的程度。平菇高腳病多發生在冬季北方,為了防止因通風導致溫度過低,菇房通風量減少,二氧化碳濃度積累過高。
預防措施:在原基大量形成,開始分化后,應該加大菇房通風量,保證菇房氧氣充足,沒有過量二氧化碳沉積。
二、菜花菇
癥狀:菇形像菜花,多分枝。早期平菇原基成卵形、凸起、增大,不能繼續分化,后期逐漸長出更多的分支,形成的菌蓋很小,近球形或者半球形,看起來就像菜花一樣。
平菇菜花病還有一個特點:在將出現菜花病的菌袋清理干凈后,再次長出的平菇形態上多數表現也不正常。
發病原因:
1、在拌料或者菌絲培養期間使用了烈性或者對平菇敏感的農藥
2、菇房含有其他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燃煤釋放二氧化硫等
預防措施:平菇菜花病和其他平菇生理性病害一樣,一旦出現,沒有徹底解救措施,合理使用農藥,加強通風換氣、排出有害氣體,保持菇房空氣清新,是預防平菇菜花病的主要辦法。
三、萎縮菇
癥狀:平菇早期生長正常,當菇體繼續長大時出現發黃、腫大或者萎縮變干的癥狀,最后生長停滯,腐爛變軟,失去商品性狀無法銷售。整個平菇子實體生長無力,菌蓋還沒有長大就開始呈現開傘趨勢向上翻卷,菇體顏色呈黃白色或者淡黃褐色,平菇子實體逐漸萎縮干枯。
發病原因:
1、水腫狀原因是濕度過大或有較多的水直接噴在幼小菇體上,使菇組織吸水,影響呼吸及代謝,停止生長死亡。
2、干縮狀是因為空氣相對濕度較小,通風過強,風直接吹在菇體上,使平菇失水而死亡。或者培養基營養失調,形成大量原基后,有部分迅速生長,其余由于營養供應不足而停滯。
3、少數萎縮菇是由于菌種退化。
預防措施:
1、控制濕度在80~85%,不要向幼小菇體上噴水。
2、不讓風直接吹在菇體上。
3、合理配比培養料成分。
4、選用優良品種。
四、珊瑚菇
癥狀:菇柄細小、松散,多分支,整個菇從看上去就是一堆細長的菇柄,菇柄不能分化出菌蓋而繼續生長,甚至菌菇柄繼續分化出新的菇柄,看上去都是菇柄的白色,就像珊瑚叢一樣。
發病原因:一是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氧氣嚴重不足,光照極弱;二是碳氮比不符合平菇營養需求,碳源過多,氮源不足。
預防措施:
1、在平菇子實體開始分化后,加強菇房通風,保證菇房空氣清新,氧氣充足。
2、在設計平菇配方時,注意調節碳氮比,增加含氮源原材料的用量。
五、醬紅色菇
癥狀:平菇子實體表現為醬紅色。
發病原因:
1、菇房內外溫度差過大。
2、冬季菇棚為了升高溫度,白天會撤掉部分保溫被,太陽直接穿透棚膜照射到菇體上,光線越強,菇體會表現得越紅。
預防措施:醬紅色平菇是平菇子實體遇到環境不適時出現的正常生理情況,當外界氣溫逐漸上升,或者采取措施減少菇房與外界的溫差,平菇子實體的顏色逐漸會恢復正常。
六、藍色菇
癥狀:平菇子實體開始生長后,在菌蓋的邊緣出現一圈藍色,表現嚴重的時候,整個平菇子實體都呈現藍色,到最后可以采收的時候也不會變淺。
發病原因:藍色平菇是因為平菇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多為冬季菇房采取木材、燒煤等取暖方式不當造成的。
預防措施:菇房冬季取暖盡量采用暖氣片、電熱絲、太陽光等,如果一定要采取木材、燒煤等進行取暖,一定要設計好煙道,將燃燒的氣體排到菇房外面。
七、瘤蓋菇
癥狀:菌蓋表面出現顆粒狀或者瘤狀的凸起組織,叫做平菇瘤蓋菇。發病嚴重時,菌蓋分化困難,不能形成正常的菌蓋,甚至出現菌蓋僵縮,組織硬化,生長出現停滯。
發病原因:平菇子實體分化時溫度很低,而且持續長時間低溫,致使平菇菌蓋表面細胞失去生長能力。
預防措施:任何一個品種的平菇都有所能承受的溫度底線,要提前做好菇房的保溫和增溫措施,控制菇房溫度不低于平菇所能承受的底線溫度。在白天溫度高時和夜間溫度形成一定的溫差,促使原基分化、發育和生長。
八、花邊菇
癥狀:平菇子實體長大后,平菇菌蓋的邊緣不整齊,看上去就像一圈波浪一樣。
發病原因:
1、菇房內外溫差過大、過小都有可能出現花邊平菇。
2、平菇子實體受到惡劣環境的刺激,如霧霾等。
3、平菇子實體生長期受到短時低溫刺激。
預防措施:合理控制菇房溫度,盡量避免各種不良條件刺激對正在生長中的平菇產生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