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少文
長期以來,農產品“賣難”問題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頑疾。從根本上說,“賣難”問題反映了新時期農業市場基本形態的轉變。
伴隨著農業產業由生產主導的傳統農業發展階段跨入市場流通主導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時期,農產品市場開始呈現以下三個特征:一是市場聯動影響增強,需求主導作用提升。二是消費者對農產品數量的要求降低,對質量的要求提高。三是傳統營銷方式效率過低,局限愈發明顯。
解決“賣難”,關鍵在于把握農業產業的發展規律,立足現代農產品市場基本特征,。一要根據市場行情科學安排生產,健全市場供給體系。要深入開展市場調研,認真分析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行情走向,掌握消費者需求動向,根據市場規律和消費者心態安排產品種類和生產規模。二要建立健全產加銷全流程生產標準,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要制定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各環節技術標準,推進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加強產品流通全過程監管,加快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加大對農產品安全責任主體懲處力度,確保農產品優質安全。三要與時俱進創新營銷策略,健全市場營銷體系。另一方面,積極建設產地批發市場,配套儲藏、冷鏈物流、質量檢測和監管等系列設施,鼓勵其與城市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以及大型超市對接,明確責任,理順機制,確保適銷對路。一方面,鼓勵搭建地方農產品網絡交易平臺,并與國家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平臺對接,分享產銷信息,通過發展B2B、B2C、O2O等營銷模式,促進農產品網上營銷。另外,可積極嘗試開心農場、休閑農莊等新型經營模式,進一步拓展營銷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