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來,我市先后遭遇了6輪強降雨過程,受災嚴重。面對嚴峻災情,荊州市種子管理局迅速行動,主動作為,組織全市種子管理系統積極響應市農業局號召,啟動了《荊州市主要農作物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預案》,聚力防大汛,抗大災,避大害。
一、加強值守,聯動統計。汛期以來,市種子管理局進一步強化了全天候值班制度,要求全局干部職工手機全天24小時保持暢通,并接受隨機抽查;加強了節假日領導帶班制的落實,值班人員實行坐班制。7月22日,根據長湖水情,市種子管理局抽調15名精干力量組成了防汛抗災突擊隊,隨時做好預備,一聲號令隨即可奔赴抗洪一線。當晚11時,接上級命令,突擊隊迅速趕赴長湖漁場圍堤,連夜加高子堤近200米,險情得到有效控制,確保了漁場安全。同時,動員全市種子管理系統加強汛期值守,加強橫向協調,深入一線核查災情,摸清農作物受災、成災和絕收情況;深入農資商戶,盤點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庫存情況,并按系統統計口徑,及時做好災情物資上報工作,做到系統“一盤棋”,為上級決策提供依據。
二、種子先行,協調補救。根據全市絕收補種面積大,現有庫存種量不足的實際情況,一方面,鼓勵市內早稻生產區農戶自留種、串換種和經營戶外調種,補給補種需求;另一方面,積極與省種子管理局和省內各大種子生產企業聯系,摸清種子品種與庫存,下達清單,便于災區縣市加強種子協調調運。7月18日上午,洪湖市農業局兩輛滿載著農業生產救災種子的貨車,運送救災種子至各鄉鎮,全部免費足額發放到受災農戶手中。這是洪湖恢復生產發放的第一批救災種子,可以滿足2萬畝水稻和1萬畝玉米田塊的種植。截至目前,洪湖組織調運補種20多萬斤。監利縣種子公司捐贈種子近5000斤,價值3萬余元。全市共調進各類適宜種子近300萬斤,基本滿足了全市補種需要,確保了不出現“用種荒”。
三、全面動員,強化指導。針對災情,市種子管理局迅速抽調技術骨干組成3個專班,由領導帶隊開展了三方面的抗災救災工作。一是基地自救。對荊州區菱湖農場、太湖農場、彌市鎮,江陵縣熊河鎮,荊州農科院等五處農作物品種引種展示基地進行巡查救災,落實抗災措施,確保試種成功。二是企業助救。深入公安、江陵等本地種子生產企業制種基地、農業種植合作社開展抗災指導服務,幫助企業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三是技術補救。組織執法人員上門入戶,廣泛動員種子經營企業加強技術力量,按照“種子賣哪里,服務就跟到哪里”的總要求,強化災后技術咨詢與指導服務。同時,翻印了《受澇稻田種子減災關鍵技術措施》(購種必讀)大張資料300余份,免費張貼在中心城區各種子經營門店顯著位置;免費發放小張資料3000多份,放置各種子門店,方便農民了解補救知識,幫助農戶科學減災救災。(荊州市種子管理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