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庫存高企 陳錫文:必須降低玉米價格
國家糧食局今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25日,本期(1月21-25日)東北四省區收購玉米410萬噸,累計收購7725萬噸。雖然我國玉米連年豐收,但消費增速卻明顯放緩,玉米階段性過剩明顯,與國外價差較大,高粱、大麥等玉米替代品進口大幅增加。
據悉,我國玉米庫存已超過2億噸。目前國內糧食供求總體寬松,國際糧價低位運行,11月1日國家啟動臨儲玉米收購后,國內玉米價格止跌反彈,出現上漲。據中國玉米網監控數據顯示,截至日前,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價多在1700—1980元/噸之間,河北、山東和河南等地玉米收購價多在1680—1900元/噸之間。由于受到政府價格支持項目的支持,我國玉米價格大大高于國際市場價格。1月27日,美國玉米到港價格為187美元/噸,折合人民幣僅為1230元/噸,我國玉米與國外差價約為每噸700元。外媒稱,我國實施價格支持項目,目的在于保護農戶收入。
由于政府對玉米和小麥進口實施配額限制,意味著飼料加工商不能大量進口玉米或飼料小麥。但是高粱、大麥和玉米酒糟粕并不受到進口配額的限制,盡管國內庫存高企,國內外價格相差懸殊還是導致高粱、大麥和玉米酒糟粕這些替代品進口數量激增。尤其是高粱。截至2015年9月份的市場年度里,中國的高粱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020萬噸,相比之下,四年前只有4000噸。本月初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表示,中國必須降低玉米價格,阻止玉米替代品進口。
國內玉米現貨市場方面,形勢仍不容樂觀。東北產區方面,玉米購銷熱度明顯下調,伴隨小年臨近,東北基層農戶售糧積極性有所減弱,貿易商停收情況也有所增多,亦有部分臨儲庫點入庫節奏放緩,市場整體購銷熱度明顯下調。華北產區方面,現貨呈區間內調整,經歷周末一輪寒潮影響,降溫降雪對產地部分深加工廠門到貨產生影響,但周末收購價格的調升在糧源充裕、天氣好轉因素下再次弱勢調降。南方銷區難現08年冬雨災害,但南北購銷進一步清淡,南港庫存消耗進度放緩,多數企業已停收,購銷清淡致行情弱勢維穩。
飼料養殖產品面臨下調壓力。深加工行業產品價格整體較為平穩,日前酒精、淀粉等深加工產品價格整體平穩,DDGS價格出現小幅下調。節前訂單陸續出庫,消費刺激令淀粉企業開工率維持高位水平,淀粉深加工企業普遍盈利,盈利水平保持在100元/噸以上,但鑒于行情的偏弱走勢預期,排除地域貨源供給考慮,多數企業原料庫存未有大規模增加情況。專業人士分析,臨近小年,上下游節前備貨進入尾聲,外出務工人員陸續回鄉,全國玉米現貨市場購銷整體趨淡。
有消息稱,我國計劃取消對玉米價格的管制,此舉旨在降低國內玉米價格,減少玉米替代品的需求。陳錫文稱,玉米市場的政策指導將允許市場來決定玉米價格。他表示,農戶將不再通過支持價格來享受補貼。業內人士透露:“去年中國削減玉米最低收購價格,今年還可能繼續調低收購價格。”據筆者獲悉,目前我國官方暫未發布關于徹底取消玉米支持政策的文件。今后,本報將對此保持密切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