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農學院教授舒慶堯領銜培育的“紫興101”“嘉浙優6218”等近10個新品種水稻正進入收獲季,新品種均采用生物分子育種新技術,大大提高了選育優質品種效率、縮短了育種年限。
“新品種理論產量普遍增產10%以上,米質優、食味好,其抗性、農藝特性、制種特性等都與推廣地的土壤和氣候環境相適應。”舒慶堯介紹,這些水稻新品種有望于2016年通過品種審定。
“生物種業涉及眾多學科、依賴多種高新技術,需要頂層設計、團隊協作,而不是某個課題組的單打獨斗。”舒慶堯說,通過技術的集成創新,才能提高育種的效率。為此,舒慶堯牽頭組建了包括浙大農學院、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部門的技術力量,并與浙江、江蘇、山東等多地的企業和科研院所協作,把技術、人才與資金、市場緊密結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一個貫穿水稻育種及產業化全鏈條的創新聯盟。 曾福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