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響水縣南河鎮頭甲村數位村民向本臺新聞熱線025-84658888反映,今年他們所種植的水稻遭受大面積減產,他們質疑是鎮里負責采購的種子出現了問題。接到反映后記者前往響水進行了調查采訪。
目前正值水稻收割季節,但在頭甲村農戶的稻田里記者看到,很多稻田卻還未收割。農戶告訴記者,今年參加聯耕聯種的農戶的稻田出現了大面積減產,稻穗很多都是空癟的。他們認為插秧費用已經給了鎮里,種子是鎮里提供的。農戶認為是種子出現了問題:
“種子肯定是有問題的。現在形成這個稻田損失,你說我們痛不痛心。今年的稻子最高也高不到1000斤了,我算了一下,大概600斤的稻子還沒有什么用。”

農民手中干癟的稻穗
農戶反映,周邊沒有參加聯耕聯種的農戶畝產量都達到千余斤,但是他們的稻子畝產量只有4、5百斤,并且稻米質量很差,糧站根本不愿收購。農戶做了一個統計,目前頭甲村涉及水稻減產戶數為161戶,共780畝。
記者了解到,聯耕聯種是由村組統一組織,以打樁等形式確定界址,破除田埂,將碎片化的農地集中起來,實現有組織的連片種植,推進農業生產上聯耕聯種、聯管聯營。與往年農民自己采購種子不同,響水縣聯耕聯種由鎮里負責種子采購、機械化插秧。那么頭甲村水稻減產的種子是否有問題,南河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賈良榮予以了否認:
“今年的種子用的都是連粳7號,目前從田里的長勢來看,這個種子沒有什么問題。如果種子有問題,它在田里長勢七高八矮的,一看就很不中看。”
賈良榮告訴記者,今年南河鎮聯耕聯種所使用的稻種為連粳7號。頭甲村今年涉及聯耕聯種的水稻一共有1700多畝,并非如村民所講凡是聯耕聯種的稻子都有問題,造成農民稻田大面積減產的原因是今年稻子遭遇了一種常見的水稻疾病——穗頸瘟。
響水農業執法大隊莊海霞大隊長告訴記者,穗頸瘟今年在響水全縣都有發生,相比往年發病率有所提高。響水縣水稻面積一共有39萬畝,經過農業部門統計,今年穗頸瘟受害數量為5%,并且不僅是連粳7號,其他品種也有不同程度受害情況。記者在南河鎮周邊幾個村也進行了調查采訪,確認并不是所有聯耕聯種的水稻都遭遇減產,并且沒有參加聯耕聯種的農戶也有減產的情況。

莊海霞表示,發現病害后,響水縣農委也積極與保險公司對接,幫助農戶獲得保險賠償。響水農委也邀請了多位連粳7號育種專家對減產稻田進行了實地調查。目前基本可以確定農戶質疑的水稻品種的確是連粳7號,減產原因是穗頸瘟。連云港農科院育種專家李健:
記者:“減產的情況和稻瘟病有關系嗎?”
李健:“是有關系,同一個品種在同一區域種的,有的人家發病有的沒發病,是由病害引起的。發病是由預防為主,預防的好發病就輕,預防的不好就會減產。”
記者:“農戶反映是連粳7號,從現場來看種子是這個型號沒有問題吧?”
李健:“基本符合連粳7號性狀特征。”
針對農戶質疑水稻減產是鎮里的種子有問題,目前響水縣農委已經在頭甲村和附近幾個村進行了取樣,送到江蘇農委進行種子檢測,大約需要15個工作日。響水縣農委副主任程江表示如果發現是假種子將會協助法院取證為農民返回損失:
“如果鑒定出來種子有問題,我們會作為案件來辦,我們會協助法院提供證據。”
此事本臺將會繼續關注。
原標題: 響水頭甲村水稻減產 農戶質疑水稻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