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新聞網訊(記者 李春燕)3月24日,記者從固陽縣法院了解到,該法院成功調解一起鄰里間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使得冰封一年的鄰里關系迎來春日暖陽。
據了解,2014年春,因豆角銷售行情走勢良好,張某某早早地在自家一畝多的地里播種了豆角種子,希望秋天有個好收成。他的辛勤努力也換來了成果,豆角出芽率很高,沒幾天地里就郁郁蔥蔥的連成一片。2014年4月,同村王某、周某的地與張某某毗鄰,兩家種植的是玉米。在王某、周某為玉米噴灑除草劑時,風向所致與之相鄰的張某某種植的豆角苗一夜之間全部枯死。事件發生后,王某、周某某主動找村委會組織調解,協商處理此事。雙方簽署協議,依照前一年豆角的價格,兩家愿意支付張某某3000元的補償款,張某某的地由兩家耕種。2014年秋天,周、王兩家人提出,當年豆角行情不及前一年,要求減少賠償款,改由張某某收割地里所種飼草,并支付張某某1400元,雙方協商同意。可是眼看秋天將盡,張某某仍未收割飼草,因擔心飼草被羊群糟蹋,王某和周某自行將地里的飼草收割回家。2014年11月,雙方在司法局的調解下,周、王兩家同意支付張某某1500元,張某某當時也表示認可。事后,張某某反悔,訴至固陽縣法院,要求王、周按照村委會的調解方案進行賠償。
庭審中,張某某稱村委會最早提出的調解方案符合實際,對其實際損失能夠起到賠償作用,后來兩次的調解明顯有失公平。而周、王兩家則稱司法局所作的調解協議真實合法有效,應當予以執行。雙方在庭審中僵持難下。鑒于本案中原、被告雙方同住一村,且耕 種土地相鄰,為維護和睦的鄰里關系,固陽縣法院法官明之以理、曉之以情,從因鄰里矛盾影響感情、耽誤農時的家長里短,到影響國家依法治國、建立和諧社會的大道理對雙方進行調解。同時,主審法官考察當年豆角的菜價,親自核算原告的實際損失,在計算過程中聽取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合理估取數值,最終損失核定在2200元。雙方對此均表示信服,兩家被告當庭將2200元現金交付給原告,案件得到圓滿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