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9月12-20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對黃河流域棉區山東、河北、山西3省的10個試點開展了現場考察。國家棉花品種審定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及部分委員、區試主持人、抗性鑒定人員和相關省種子管理站負責棉花品種區試的人員參加了考察。考察組重點檢查了試驗方案落實和試驗執行情況,考察了參試品種的田間表現,對品種試驗開展了現場技術指導。
考察中各專家進行了廣泛交流,一致認為這些試點都比較重視國家棉花品種區試工作,試點布局總體合理,試驗地選擇多數較好,試驗方案得以落實,試驗管理基本到位,試驗效果比較理想。今年黃河流域棉花苗期氣溫低,中期干旱,造成出苗慢、植株生長受到抑制,株高普遍低于常年,蕾鈴脫落較重。由于干旱、氣溫偏高等因素,抑制了枯萎病和黃萎病的發生,多數試點田間發病較輕。吐絮期出現連陰雨天氣,山西南部棉區尤重,爛鈴嚴重,將對產量及纖維品質造成不良影響。部分試點注重田間施用有機肥,對培肥土壤、抗干澇效果明顯。試驗參試品種的特征特性表現充分,差異明顯,為準確評價品種提供了客觀基礎。參試品種中有的品種早衰嚴重,有的品種表現晚熟,如早熟組在今年干旱的年份仍有個別品種表現晚熟。有的品種不整齊,雜株多。建議各試點進一步加強試驗田間管理,旱時不等雨、澇時及時排水,及時防治病蟲害,增施有機肥等栽培管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