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王澎劉耘竹

蓖麻花序

蓖麻果

蓖麻籽
編者按
我國的蓖麻由印度傳入,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可提起蓖麻,仍然有很多人感到陌生。其實,蓖麻籽可以榨油,莖稈可以制麻、造紙,根莖籽皆可入藥,蓖麻用途廣泛,已在很多領域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近日,記者來到山東省淄博市農科院80畝試驗田,聽院長王光明講述蓖麻這種小作物的大能量,以及他呼吁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蓖麻產業的緣由。
本報記者 王蔚萍 繆翼 通訊員 劉元忠
30年積累育出 10個“淄蓖麻”雜交種
“30年共選育高產高油蓖麻雜交種10個,分別為淄蓖麻1號~10號,已推廣至吉林、內蒙古、新疆、云南、廣西等20余省(區、市),印度尼西亞、埃塞俄比亞、巴西等10多個國家提出合作研究意向。”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政府就非常重視蓖麻種植。1959年,國家下發文件,提出“要發動群眾盡量利用零星空隙土地,種植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等油料作物”;1960年,農業部等6部門聯合下發《關于發動群眾利用空閑地種植油料作物的聯合通知》,從此,無論南方、北方、山區、平原,蓖麻的蹤跡遍布田間地頭,房前屋后。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蓖麻種植面積和產量一度躍居世界第一位,各地蓖麻育種也風生水起。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山東省淄博市農科院的科研人員立志研發出高品質蓖麻雜交品種。30年過去了,王光明和他的科研團隊取得了豐碩成果,共選育出高產高油蓖麻雜交種10個,分別為淄蓖麻1號~10號,其中4個品種通過了中國作物學會鑒定,6個品種通過省級審定,經專家鑒定,淄博農科院的蓖麻雜交育種成果居同類研究的國際先進水平,淄蓖麻系列雜交種已推廣至吉林、內蒙古、新疆、云南、廣西等20余省(區、市),印度尼西亞、埃塞俄比亞、巴西等10多個國家提出合作研究意向。
“蓖麻的利用價值非常高,其中最主要的當屬蓖麻籽,含油量達50%左右,為其他油料作物所不能及。”每當提起蓖麻的用途,王光明總是如數家珍,“蓖麻油是航空航天最重要的潤滑油和剎車油、重要的生物能源、最有前景的化工原料。”
突破雜交瓶頸發現
“非溫敏”型雌性系““非溫敏”型雌性系使蓖麻雜交種的雜交率提高到90%以上,畝產達到300公斤,含油量超過50%,“淄蓖麻7號”實際畝產更是達到334.7公斤,含油量高達51.99%,比印度培育的雜交種單產提高50%以上。”
蓖麻雜交育種的核心技術是選育全雌性和自交系,對于這個問題,多是通過人工誘導實現性逆轉,在單雌株花序上鑲嵌雄花,美國、前蘇聯、印度都有過類似的研究成果,但他們所用的雌性系屬溫度敏感型,這樣的蓖麻雌性系易受環境溫度影響,當雜交制種田內溫度變化較大時,花序上也會產生部分雄花,并進行自花授粉,嚴重降低了雜交率,培育出的雜交種一般畝產只有200公斤左右。
因此,如何提高雜交率,成為蓖麻雜交育種的重要技術瓶頸,王光明和他的團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最終,利用農藝措施誘導等方法育成了不受溫度影響的“非溫敏”型蓖麻雌性系,雜交率提高到90%以上,產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畝產達到300公斤左右,含油量超過50%,“淄蓖麻7號”實際畝產更是達到334.7公斤,含油量高達51.99%,比印度培育的雜交種單產提高50%以上。
此外,法國、印度等國家常用的育種材料多為對短日照比較敏感的種質資源,引種到我國適應性表現較差,尤其在我國東北、西北等緯度較高,生長季日照較長地區表現為晚熟至極晚熟。為了解決蓖麻品種的適應性問題,王光明和他的團隊廣泛收集國內外種質資源,通過常規育種與生物技術結合的方法,創新出一大批適應不同生態條件的種質資源。王光明的解釋很實在,“我們的試驗田里長著400多種蓖麻資源,各有特點和優勢,我們只不過是把它們的優勢盡量集于一身。搞制種拼的是積累,誰積累得多,誰功夫下得深,誰才可能多出成果。”
市場缺口大推廣高產高油品種至關重要
“蓖麻被譽為“土地里種出的石油”。21世紀乃至更長遠,石油短缺將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王光明認為,國家應該從能源安全的戰略高度重視蓖麻產業發展。”
世界權威能源刊物《BP世界能源統計》2014年7月8日發布報告表明,截至2013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為16879億桶,可以滿足全球53.3年的生產需要;中國石油探明儲量為181億桶,占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1.1%,儲采比為11.9年。也就是說,已探明的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按現有的開采速度,50年左右即將枯竭,而我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僅夠維持開采12年。因此,尋找石油替代物成為備受世界矚目的重要課題。如果說在能源方面還有太陽能、風能、核能可替代的話,那么在石油化工方面只能用植物油進行替代,現有的植物油里面,蓖麻以其獨特的優勢最有可能獨當大任。
我們不妨做一個比較,蓖麻的生產周期短,很多木本油料作物3年~5年開始結果,達到高產則需要更長的時間,而蓖麻從種到收只需幾個月;蓖麻的單位面積產油量高,高產品種每畝可產油150公斤以上,在新疆等光照條件好的地區產量更高,這是其他油料作物遠不能及的;蓖麻適應能力強,具有耐干旱、耐薄瘠、耐鹽堿等特性,在山坡、丘陵、鹽堿地、甚至是污染較重的地方也能生長;還有蓖麻植株不高、果穗較大,采收方便,蓖麻種植管理簡單,省工省力投入少,尤其在一年一作地區,其效益遠高于玉米、大豆等常見作物。此外,蓖麻油是羥基脂肪酸的唯一商業來源,具有特殊的化學結構,其碳鏈上既含有羥基,又含有不飽和鍵,可以發生多種化學反應,在化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截至目前,蓖麻油是世界上深加工產品最多的一種植物油。
作為一種前景廣闊的油料作物,蓖麻存在單產不高,總產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問題。近年來,我國蓖麻籽產量基本保持在20萬噸左右,而市場需求量超過60萬噸,從2009年起,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蓖麻籽進口國。目前,畝產300公斤左右的優良品種使用率只有30%,大部分農民自留種的畝產量不到100公斤。所以,積極推廣高產高油品種至關重要。隨著新品種不斷問世,推廣范圍逐漸加大,耕作、加工水平不斷提高,不久的將來,蓖麻可能真的成為石油的替代品,讓我們拭目以待!
鏈接
種子選留
在收獲前選生長旺盛、分枝多、結果早、蒴果多的蓖麻植株。把結果最多、成熟最早的蒴果采下來,放在陽光下晾曬脫粒,曬干后,裝入筐或袋里,放在干燥通風處保存。用戶最好到生產單位選購優良雜交種。
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用40℃~50℃溫水把種子浸泡24小時后撈出,埋在濕潤的沙子里,種子一般需要5天~7天發芽,發芽后就可立即播種。如要遲播的,可用溫水浸泡種子48小時,使硬殼變軟,籽粒吸足水分,以加快種子發芽速度,經過浸泡后的種子可及時播種,也可進行催芽,待一部分種子露芽時,即可播種。
精細播種
蓖麻一般在“驚墊”至“立夏”播種。華南和西南的一些省區播種較早些,華東、華北的一些省區一般在4月~5月。西南一些省區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華南熱帶地區冬天也可以播種。播種方法有直播和移栽兩種。直播每窩2粒~3粒種子,子粒間距3厘米~5厘米,蓋士2厘米~3厘米厚。移栽的要選背風向陽、水源較便利、土質較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進行深翻施肥整平,做成畦寬1米的苗床,再進行播種、澆水、蓋種,待苗出土長出3片~4片真葉時,可帶泥移栽。栽后要澆定根水,隔3天~5天澆水一次,到成活為止。密度一般以1.7米~2米見方栽植,畝栽植160株左右。宿根性蓖麻,可適當稍密一些,以畝栽植200株~250株為宜。陡坡地、緩坡地種植也可適當稍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