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外界對深圳的宣傳是已沒有農村;2011年底,深圳撤銷農業局設置。這讓深圳農業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野。最后一任深圳市農業和漁業局局長何永志曾表示:"深圳有個共識,就是深圳可以沒有農村、沒有農民,但不能沒有農業。"發展種業是深圳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3年9月29日,經農業部測產驗收,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團隊攻關的國家第四期超級稻百畝示范片"Y兩優900"中稻平均畝產達988.1公斤,再創世界紀錄。
該團隊里有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袁隆平院士的得意門生、廣適性光溫敏核不育系"Y58S"發明人鄧啟云。現在,鄧啟云正在深圳,在創世紀轉基因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創世紀")麾下。
10月30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下稱"華大基因")院長、37歲的王俊榮獲深圳科技創新的最高獎項"市長獎",喜得100萬元獎金。此前,王俊剛入選英國《自然》雜志2012年度"影響世界科技進展的十大人物".華大基因主力研發團隊于2007年由北京南下深圳"落戶",發展現代農業生物育種產業是其重點之一。
回想一年多前,廣東省農業廳與深圳市經貿信息委簽署協議,以深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基礎共同打造"廣東現代種業硅谷",由此解讀,上述的藏龍臥虎就順理成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