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經驗
■企業(ye)整體并購科研(yan)院所(suo)
企業整體收購科研院所全部或部分課題組,組建科技研發實體,建(jian)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zhong)模(mo)式。這種(zhong)模(mo)式具有排他性(xing)、點對點合作的特(te)點。
【典型案例】2011年,中農資源與河南洛陽農科院,合資成立洛陽中墾種業公司,中農資源控股51%,整合洛陽農科院玉米、小麥商業化育種資源和人才。
■院(yuan)辦企(qi)業(ye)整(zheng)合育種資源
農科院所在企業占有一定股權,對院所屬育種資源進行全面整合,點對點支持下屬種子企業(ye)。這種(zhong)模式(shi)具有科研院(yuan)所(suo)天然的優勢,有定(ding)向支(zhi)持(chi)的特點。
【典型案例】2011年(nian),河(he)南(nan)(nan)農(nong)科(ke)院種(zhong)業(ye)有限(xian)公(gong)司(si)(si)整體改制為(wei)河(he)南(nan)(nan)秋樂種(zhong)業(ye)科(ke)技股份有限(xian)公(gong)司(si)(si),推動省農(nong)科(ke)院逐(zhu)步退出商業(ye)化育種(zhong),成立河(he)南(nan)(nan)秋樂種(zhong)業(ye)科(ke)學(xue)研究院。
■科企(qi)合資組建(jian)研發平臺(tai)
研發平(ping)臺(tai)由科研院所和種(zhong)子(zi)企業(ye)共同投資組建,約(yue)定農科院所的育種(zhong)資源(yuan)和品(pin)種(zhong)優先向平(ping)臺(tai)公司(si)提供(gong),但(dan)不具(ju)排(pai)他性。
【典型案例】2011年7月,荃銀高科與安徽省農科院控股的安徽華安兩系雜交稻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重組設立“安徽華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荃銀高科持有華安種業48%股份(實現了控股),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持股降至32%。
■協議(yi)委(wei)托開展育(yu)種研究(jiu)
企(qi)業選(xuan)定育(yu)種目標(biao),委托科研(yan)院(yuan)(yuan)所開展定向(xiang)育(yu)種工作。企(qi)業對科研(yan)院(yuan)(yuan)所的經費支持具有不確定性。
【典型(xing)案例】安徽隆(long)平委托安徽農業大學定向開(kai)展品(pin)種(zhong)選育,不(bu)僅投入研(yan)發資金,還購買科研(yan)儀器設(she)備,選派人員參加課題(ti)組(zu),共同開(kai)展科研(yan)活動。
■科企合作成立創新聯盟
按(an)照有的(de)項目申(shen)請要求,一家企(qi)業或多家企(qi)業聯(lian)合成立聯(lian)盟,大多是為了申(shen)請項目。
【典型案例】2012年,河南(nan)金博士(shi)種業(ye)股份有限公司與河南(nan)省農(nong)業(ye)科(ke)(ke)學(xue)院(yuan)、河南(nan)農(nong)業(ye)大學(xue)、鶴壁市農(nong)業(ye)科(ke)(ke)學(xue)院(yuan)、洛(luo)陽市農(nong)業(ye)科(ke)(ke)學(xue)院(yuan)、新鄉(xiang)市農(nong)業(ye)科(ke)(ke)學(xue)院(yuan)在河南(nan)省科(ke)(ke)技廳組(zu)織下成立(li)玉米新品(pin)種選育合作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