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育種的高速發展需要精準的全基因組、優良的性狀、高效的遺傳轉化體系‘三駕馬車’。”
“轉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徹底、工作最全面、監管最嚴格的產品。”“多元化的發展是全球生物育種的大趨勢。”
日前,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十二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期間,生物育種產業化交流活動在山東青島成功舉辦。活動以 “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新路徑”為主題,通過政策解讀、技術分享與經驗交流,凝聚行業共識,持續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任務局副局長谷曉峰主持活動。

01
技術突破
護航生物育種產業擴面提速
政策定方向,技術鑄根基。
會上,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科技推廣處有關負責同志系統解讀了我國生物育種產業化發展戰略與最新政策導向,從優化應用環境、做好品種供給、強化技術指導服務等多角度加快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
“轉基因育種的高速發展需要精準的全基因組、優良的性狀、高效的遺傳轉化體系‘三駕馬車’。”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付春祥提出,未來的遺傳轉化技術主要有三個發展方向,分別是不依賴于組培快繁、不依賴于品種基因型、大片段的遺傳轉化技術。
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張勇表示,生物育種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基因編輯是關鍵實施路徑,成為繼轉基因技術后應用最迅速的重要生物育種技術。
“我們希望通過數據驅動知識發現與智能設計平臺,來構建農業生物智能設計決策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普莉介紹,農科院與華為云聯合打造的農業科學發現大模型,加快AI驅動的農業科研與育種新范式形成。
“轉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徹底、工作最全面、監管最嚴格的產品。”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旭靜表示,生物育種技術拓展育種資源和提升育種效率,安全性問題也備受關注。當前,轉基因產品上市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安全評價,為技術創新和應用保駕護航。
02
企業協同
構建研發到應用完整閉環
在生物育種產業化發展端,各大龍頭種企相關負責人分別從研發體系構建、全球產業分析、創新與產業融合、科企聯合模式、品種培育路徑、市場需求與貿易、國產固相芯片應用等方面分享實踐經驗與前沿思考。
國投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越提出,生物育種本質上是從內部和微觀層面揭示、改造物種的遺傳規律,引領研發從“經驗育種”向“精準育種”轉型,企業要聚焦技術落地能力,結合自身資源條件,構建生物育種研發體系。
“多元化的發展是全球生物育種的大趨勢。生物育種的產品,已經不僅僅是一開始大家提到生物育種就想起的‘抗蟲耐除草劑’產品,實際上,不管是作物覆蓋過程、性狀覆蓋度,都有非常大規模的發展。”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科創部總經理李翔從全球化視角分析指出,生物育種技術國際化需關注不同地區法規差異與市場接受度。
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安喜榜指出,生物育種產業化過程中存在國內轉化體產品競爭力不強、轉基因品種不增產、某些農藝性狀改變等誤解亟需向產業鏈和公眾科普。他強調,生物育種創新要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構建從品種培育到終端應用的完整閉環。
青島清原張明國則聚焦科企合作,提出要明確權責與利益分配機制,建立長效的科企合作模式。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宋波、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小麥與油料業務副總裁孔繁軍指出,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培育要兼顧產量提升與抗逆性優化,推出符合農民需求的優質品種。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期貨研究院期貨研究總監張大龍強調,要密切跟蹤轉基因玉米大豆國際貿易政策變化科學布局產業發展。蘇州拉索生物芯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智分享了國產固相芯片在產業化分子育種中的應用進展。
作者 | 農財君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