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兆和種業是廣西兆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六家子公司之一,是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民營高科技企業。兆和種業主要從事優良水稻品種選育、生產、經營,集團下屬另一子公司壯邦種業從事玉米種子選育、生產、經營,兩家子公司分別在2012年獲得了廣西農業廳核發的注冊資本3000萬元的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公司目前儲備水稻育種材料10000余份,育成了一批育性穩定、配合力強、優質抗病的恢復系和不育系,擁有37個熟期不同、米質優、抗性強、具超級稻水平的優勢組合,并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品種審定。主推品種有:Y兩優286、H兩優991、H兩優6839、桂兩優2 號等。在玉米上,公司主推品種有兆豐788、桂單591、綠星699、兆豐588等。
企業圍繞市場而變
南方農村報(下稱“南農”):我國水稻育種一直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經過多年發展,水稻育種偏好上有哪些變化?
何懿: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水稻育種趨勢出現的最顯著變化是,從追求高產、抗性、品質到現在的追求品質、抗性、高產。高產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二十年前,廣西地區市場喜歡硬質米,但現在軟質米更加受歡迎。現在的品種強調適口性要好,軟硬適中,特別是直鏈淀粉含量在15%左右、膠稠度在80mm左右的水稻品種最受歡迎。其實, 企業育種最大的偏好就是滿足市場需求,農民喜歡哪種類型的品種我們就培育什么樣的品種。此外,行業在育種上還喜歡制種容易的品種,因為能夠保證品種的品質、穩產和高產。
南農:廣西是玉米種植大省,但是基于特定的自然氣候和土壤條件,品種和北方等地的有所差別,那么目前什么樣的玉米品種最受廣西市場歡迎?
何懿:目前廣西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玉米品種要求有以下特性:一是抗性好,主要能防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銹病、紋枯病等;二是喜歡玉米軸芯又細又小,但是玉米顆粒較深,這樣整個玉米棒看起來雖然不是很大,但實際產量卻很高;三是偏好玉米棒外包葉緊實、不露頂的玉米,因為廣西雨水充沛,如果露頂,在成熟期很容易造成頂端浸水腐爛;三是耐貧瘠,廣西玉米種植面積有800 多萬畝,種在山地等土壤貧瘠地的面積就達600萬畝,占總面積的75%,因此發展耐貧瘠型玉米尤為重要;四是顆粒均勻,穗位偏低的玉米也受市場寵愛,主要是增強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南農:什么叫“輕簡栽培”?為何現在提倡這種方式?
何懿:輕簡栽培是近幾年一直在提倡的理念,強調農業種植不像以前投入大量勞動力和勞動時間,種植方法和管理技巧越簡單越好,這種理念的背后其實是國家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勞動力流失的無奈選擇,在廣西,很多山區的青壯年都選擇進城務工,留下來種地的主要是老人、婦女,這就要求種植投入的體力越少越好,而且,現在人工上漲,如果請人種地,勞動成本過高,甚至說想請人都請不到。
南農:“看禾選種”已經舉辦九屆,每年參會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據了解,貴公司從成立以來就一直參加該活動,為何會看好這個平臺,經過多年的參與,有哪些收獲?
何懿: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來,每一年都積極參加“看禾選種”活動,這個活動是企業展示自己良好形象的平臺,這個活動聚集了種子經銷商、零售商、農民、政府官員、育種家等產業鏈上各環節主體,可以有效增加彼此的溝通,增強整個產業鏈的聚合度,企業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展現自己的產品和推廣品種,讓更多的人了解更多優質品種,這個活動也讓別人更加了解企業,提升對公司形象的認知。每年公司都會選送十多個品種參加地展,每年送去“看禾選種”平臺的品種,都是公司精心選取的,有些是已經審定的品種,還有些是預計前景廣闊的預審定品種,這個平臺就相當于一個窗口,一個讓別人認識你的窗口。
應用育種切合企業實際
南農:研發是種企的靈魂,公司在研發上主要采用自主研發還是科企合作方式?兩者比較各自的優勢在哪里?
何懿:公司非常重視科研,每年都會研發出5 個左右的水稻審定品種,玉米審定品種3個左右。研發合作方式多元化,目前主要依靠兩大力量,一是公司的自主研發團隊,公司共有員工100余人, 其中研發人員有20多位,占整個團隊的五分之一, 自主研發團隊對于科技創新的貢獻占50%;二是通過科企合作的方式,公司與省內外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如和清華大學深圳龍崗研究所、四川宜賓農科院建立長期的技術成果合作開發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和廣西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合作,成為該所玉米成果轉化獨家開發平臺,和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合作,成為花生等作物成果轉化獨家開發平臺。很多科研單位都非常愿意與我們合作,以加快品種的推廣速度。
南農:目前公司還是主要倚重常規育種,那么在生物育種上有何探索?
何懿:目前整個廣西乃至中國在玉米育種中還是依靠常規育種,生物育種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而在水稻育種上,中國的雜交稻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生物育種是一個宏大的目標,需要國家和科研單位的大力支持,僅靠企業是很難做成的。目前公司的育種方向主要是應用育種為主,基礎研究不多,因為對于企業這種追求利潤的主體更加適合短、平、快的模式。
南農:最近很火的“轉基因摧毀中國大豆產業”問題折射出中國種業在和跨國大公司競爭中的劣勢,外企進入中國,洋種迅速占領市場,對公司產生哪些影響?
何懿:上世紀90年代起,跨國公司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這對于整個中國種業造成很大的沖擊,現在市面上賣得最多的玉米品種當屬正大619和迪卡系列,外企的進入,擠壓了民族企業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給國內的科研單位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作為一家企業,2007 年成立的廣西兆和種業有限公司還很年輕,不過,其取得的成績卻不能小覷。據了解,兆和種業每年銷售玉米種子達到150 萬公斤,其中大田玉米120 萬公斤。它同時還與清華大學深圳龍崗研究所、四川宜賓農科院、廣西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保持合作關系。
為了讓更多行業人士認識兆和,了解兆和的產品,公司每年都參加“看禾選種, 助農增收”活動。公司董事長何懿說,這個平臺就相當于一個窗口,一個讓別人認識你的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