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簡訊 » 正文

改變育種觀念 提升本土品種競爭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21  來源:  作者:記者 趙飄飄  瀏覽次數:335
 

      玉米品種在更新換代

      南方農村報(下稱“南農”):在您看來,廣西玉米產業及在品種選擇上,呈現出哪些特點?現象背后是否隱藏產業發展或品種更新換代面臨的困境?

      李體琛:廣西人均耕地面積少,生態條件復雜、土壤瘠薄、春秋干旱頻發、病蟲害發生嚴重,農作物品種不但要高產,還要抗病、適應性廣,耐旱強;同時由于農民的貯藏條件和消費習慣特殊, 還要求品種是硬粒、半硬粒型。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鮮食玉米需求量加大,鮮食玉米生產、加工發展迅猛,生產上需要大量優質適于鮮食和加工的甜玉米和糯玉米品種。目前我區自育品種雖然很多,但突破性品種很少。除糯玉米以外,來自區外、國外的普通玉米、甜玉米品種占了主導地位。由于長期推廣應用,這些品種也開始退化,需要更新換代。因此,高產、廣適、多抗、優質玉米品種選育和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是廣西玉米產業的重要內容,期待有重大突破。

      南農:近年來,外資玉米品種搶占了廣西很大的市場份額,這對本土玉米產業有怎樣的影響?

      李體琛: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種子是農業的命脈,也是農民的生存之本。目前廣西玉米種子年需求量約1400萬公斤,區內自主培育的種子加上農戶傳統用種,約占50%的份額, 還有一半的份額是外資玉米品種。

      外資玉米品種以正大619、迪卡系列品種所占份額最大,它們具有熱帶和亞熱帶種質資源,產量高、抗性好、適應性廣,深受玉米種植戶歡迎。上述品種的成功引進和推廣,使廣西玉米育種目標更符合生產需求。目前,我區玉米育種目標已由原來重產量、輕抗逆性向產量和抗逆性并舉轉變,由原來以溫熱雜交的優勢模式為主向熱熱雜交為主、溫熱雜交為輔的雜種優勢模式轉變。這也說明了從區外,特別是北方引進的溫帶種質資源,會因不適應廣西生態類型復雜的條件而表現出早熟、抗性差、感病嚴重,品質差、產量不高等性狀。

      外國玉米品種的進入,豐富了廣西農作物品種資源,使我區玉米育種目標更符合生產需求。近年來,廣西民族種業發展很快,在玉米新品種選育上創建了適宜廣西山區耐旱、耐瘠玉米自交系及雜交種的選育方法,解決了廣西玉米育種材料遺傳基礎狹窄、種質資源缺乏和玉米種質資源適應性、抗病性和豐產性等問題;選育出適合廣西生產要求和消費需求的優良品種,例如玉米新品種桂單0810和桂單688,南校201、南校969、亞航639、亞航0919、瑞恒269、金卡688、綠城789、瑞特273等品種都具有大穗、穩產、高產、抗病、耐旱、耐瘠和品質好等特點,將成為能夠與國外跨國公司玉米品種抗衡的優良品種,也將成為廣西主推的玉米品種。

      科企合作互利互惠

      南農:近兩年國家鼓勵科企合作,學院與廣西南寧綠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綠豐種業”) 聯合采用“科研+公司+基地(農戶)”方式進行合作,這種模式的優勢是什么?

      李體琛: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從事玉米新品種選育研究及推廣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先后育成南校系列品種18個。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綠豐種業聯合采用“科研+公司+基地(農戶)”方式進行種子生產, 經營銷售,加快了新品種推廣力度,使之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為農業生產服務。綠豐種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較強的創新能力、靈活的營銷模式,在廣西種子企業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雙方合作主要為了生產、經營開發南校系列品種,目的在于互利互惠共同促進發展。

      南農:近年來,打算從事育種的企業越來越多,而科企合作是一種過渡形式。對此,您對科研單位、科研人員以及企業有什么建議?

      李體琛:《國務院關于促進現代種業發展的意見》提出以企業為主體開展商業化育種的理念,為行業發展創造了難得機遇,對種業而言,現在正是發展難得的黃金期。目前,國內科研單位雖然能選育成優良品種,但卻很難推廣出去。實踐證明,科企合作可以迅速把優良種子向外推廣。因此,應加大對種子企業育種的投入,鼓勵科技資源、人才向種子企業流動,并且支持企業建立育種基地。

      育種要“高產優質,節本增效”

      南農:畢業后,您一直從事育種工作。是什么支撐著您一直前進?對年輕育種家,您有何忠告?

      李體琛:玉米新品種的選育是一項連續性工作,既需大量的體力勞動,也需復雜的腦力勞動。培育出一個玉米新品種,往往要經過基礎材料的選擇及目標種質資源的確定,基礎群體的創建及擴建,基礎群體輪回選擇的改良、自交系選育、配合力測定、雜交種選配、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最后通過審定推廣程序,這對玉米育種者的耐心和毅力是嚴峻的考驗。作為玉米育種工作者,要愛崗敬業,干一行愛一行,刻苦鉆研,對育種目標品系精心篩選,耐心細致觀察并記錄,這些繁瑣的工作都要求玉米育種科技人員有堅韌的毅力。

      南農:您認為應該如何提升廣西本土玉米品種的競爭力?

      李體琛:針對廣西玉米生產狀況和廣西玉米育種種質基礎狹窄、種質資源缺乏等問題,廣西玉米品種選育趨勢應以高產與優質并重、節本與增效相結合作為育種思路。一是建立和完善我區玉米育種合作平臺,創建高效的玉米育種技術體系,選育自身產量高、配合力高、抗病性強、抗逆性好、種子質量優良的新自交系,為廣西玉米育種提供技術支撐和儲備技術;二是選育產量潛力高、適應性廣、抗多種主要病蟲害、穩產性好、易于制種、品質優的玉米雜交種;三是創新玉米生產模式,針對我區玉米生產條件,組裝集成先進適用的良種良法技術。

      眾所周知,種業的科技創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品種,品種是種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要想提升我區民族種業競爭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突破性的優良品種,無疑是有效途徑之一。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