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 》( 2013年07月22日 08 版)
在新疆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博樂和精河兩個縣市,棉花依然是當地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然而作為當地棉花品種培育、推廣的主要平臺——博樂市農業局下屬的宏祥種業,卻因缺少人才、資金等方面原因,棉花新品種繁育、推廣能力受到嚴重制約。
2011年4月,作為湖北省武漢市產業援博項目,武漢高龍集團對博樂宏祥種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金宏祥種業公司,同時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新建軋花廠房等,對原有棉種加工車間也進行了技改。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棉種質量。
2012年,通過與博樂農民簽訂良繁協議,金宏祥公司將棉花制種基地擴大到3萬畝。在對原宏祥種業擁有的幾個棉花品種進行提純復壯同時,金宏祥公司還從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引進400多個棉花品種試驗材料,在博樂當地進行抗病性試驗。
2012年5月,在原宏祥種業多年努力基礎上,金宏祥公司擴繁的新陸早54號棉花新品種通過自治區種子管理部門審定,開始在全疆各地推廣。
2013年,金宏祥公司從南疆一家種子企業購得一個棉花新品種,在喀什、阿克蘇、巴音郭楞三地州建立了6000畝新品種示范基地。“明年力爭擴大到16萬畝。”來自武漢的林建明副總經理說,“去年我們光是給博樂農民發的制種補貼就達220萬元。”林建明說完這話,起身給筆者介紹他辦公室窗臺上的兩棵棉花標本:每棵棉花上都結滿了綻放的棉桃,從低到高有七八層呢! 朱必義楊永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