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在張掖市臨澤縣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丹霞廣場的對面,就是建設中的張掖市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園區。該園區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38億元,分三年組織實施。7月11日上午,“第五屆網絡媒體甘肅行”的記者團一行來到這里,采訪玉米制種產業情況。

張掖市被譽為“天然玉米種子生產王國”,年產優質雜交玉米種子4.5億公斤以上,占全國大田玉米年用種量的40%以上,能滿足國家近兩億畝大田玉米生產用種。張掖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種子繁育基地,并獲得國家商標局頒發的“張掖玉米種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證書,成為全國唯一的一個種子地理證明商標。
據了解,今年總投資38億元的張掖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園建設順利推進,產業園重點實施種子加工能力建設等4項工程,計劃總投資10.8億元。中種迪卡、金海、裕晟等企業投資8.77億元新建生產加工線,現已全面投入使用;投資2000多萬元架通縱貫園區的35千伏和1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也投入使用;投資近億元、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種子技術服務中心和種子交易會展中心即將啟動建設;投資600多萬元的園區種子企業圍墻改造及綠化即將完工,200畝生態植物園、500畝特色林果示范園苗木移栽已結束。至目前,4項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2.78億元。臨澤縣準入玉米種子生產企業22家,落實玉米制種面積29.62萬畝,通過土地流轉建立雜交玉米種子優勢繁育示范基地3.15萬畝。落戶產業園的北京奧瑞金、中種迪卡、河北三北等10家國內外知名公司,其中上市公司4家;建設投資已達12.7億元,種子加工能力達25萬噸,年生產優質玉米種子1.5億公斤,占全國用種量的13%。僅去年就投資2.5億元新建7條現代化玉米種子加工生產線,產業園道路、電力建設、環境改造等的投入資金達1.2億元。
近年來,張掖市堅持綠色發展取向,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強化推進金張掖玉米制種、現代農業示范、百萬頭肉牛、30萬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等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項目工程建設,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農業發展步入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快車道。
根據張掖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園的總體規劃和功能布局,2013年將計劃投資近5億元重點實施三項工程:一是建設種子生產技術服務中心。計劃總投資7000多萬元,建成集種子檢驗檢測、展示交易、信息發布、會務展覽于一體的種子生產技術綜合服務中心,于今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二是建設種子交易大市場。項目總投資9000萬元,占地面積140畝。主要展銷入駐產業園內種子企業的精品種子,同時開展農資農機及種子加工設備的展銷。項目建成后每年可銷售各類農資產品5萬噸,農機產品5000臺件,實現年銷售額2億元。三是建設浙商中央商業文化廣場。計劃投資1.65億元,建設集商貿物流、旅游接待、休閑娛樂、特色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商貿物流中心,占地面積72畝,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年底可投入使用。(記者宋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