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優勢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28萬畝,產種6萬噸左右,實現產值20億元,制種農戶同比大田生產增收1.5億元以上;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種業創新人才隊伍,育成各類農作物新品種10個左右;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種子合格率達92%以上;
◆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現代農作物種業企業,積極推進種業企業上市。
確保雜交水稻種子生產面積同比地市州居全國第一,確保農業科技創新育種能力在全省領先,確保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量同比地市州占全國第一,確保種子監管服務能力在全省名列前茅——
近日,綿陽市為加快推進本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建設 “西南種業高地”,全面提升本市種業發展水平,實現農作物種子生產大市向強市跨越,綿陽市委、市人民政府結合本市種業發展資源優勢,制定并發布2013年“西南種業高地”建設工作方案。
大布局 強化品牌與創新
為加快提升供種保障能力,綿陽市率先對全市種業發展進行規劃布局。科學規劃基地布局。創新種業基地運行機制。積極爭取項目對本市種業發展的投入,切實抓好現有“四川省種業提升工程”項目的實施。做好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的申報工作。積極開展良繁基地保險試點工作。做好制種大縣財政補貼申報工作,按照“兩型社會”建設要求,科學劃定產業發展區域,明確產業發展目標。
在此基礎上大力支持優勢種子企業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并購、參股等方式提高企業注冊資金、固定資產、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等市場準入條件,優化企業結構,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內外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強化種業品牌戰略意識,塑造企業文化、創新營銷理念、打造企業亮點,積極爭創 “四川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
從今年起,綿陽市將進一步明確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創建商業化育種新機制。建立以種子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同時建立良好地運行機制,鼓勵科研人員以多種方式參與種業企業的商業化育種和制種技術研發工作,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建立科研單位、企業和科研人員多方共贏的可商業化成果的轉化機制,促進成果轉化利用。
重管理 提升“綿種”輻射力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特殊的生產資料,是農業科技成果的物質載體。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障糧食安全的實踐中,種子行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為此,綿陽市致力于提升種業市場監管及服務能力。從落實責任,加強管理;強化品種權執法,健全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品種權人合法權益以及加大市場檢查和企業抽查力度,加強品種真實性檢測著手,強化市場建設,促進綿陽種子市場向市場規范化,管理法制化,競爭有序的方向健康發展,同時規劃建設面向全國,建設成為設施先進、配套功能完善、規模適當超前的農作物種子交易綜合市場。為建設“西南種業高地”消除市場交易“瓶頸”,增強“綿種”營銷擴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