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執行:《農財寶典》記者 李曉芬 吳滿 項棟梁 惠婷婷
在1938,荷蘭安莎種子集團公司只是荷蘭恩克霍森市(Enkhuizen)的一個種子經銷企業,由雅各布•馬澤利維(Jacob Mazereeuw)創立,主要是代銷。創立初期連制作產品冊的錢都沒有,只能靠簡單的產品清單進行推廣和宣傳。
74年后,當初的小作坊在雅各布•馬澤利維和他大兒子皮特•馬澤利維(Piet Mazereeuw)兩代人的經營下發展成為世界聞名的蔬菜育種公司,集科研育種、種子生產及開發銷售為一體,在世界各地擁有35個分支機構,包括18個科研育種站,16個銷售分公司,1個種子生產站及兩個合資公司,培育出創新的高水準品種享譽國際蔬菜種子界。雅各布的孫子亞帕•馬澤利維(Jaap Mazereeuw)在2011年11月擔任荷蘭安莎種子集團公司總經理,成為第三代掌門人。
中國種業較為專業化的貿易最早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真正開放則是1978年的改革開放,漫長的幾十年間催生出眾多的家族企業,他們之中甚至已經經歷了第三、第四代接班,目前還是處于小作坊的規模。
育種帶動企業擴張
歷史名城恩克霍森現在是全球種子培育中心,在1900年以前,荷蘭的鼎盛時期,恩克霍森是繁榮的港口和漁業中心,戰爭讓這個城市的漁業衰退,產業轉型為園藝產業,該市重新發展種子貿易和栽培中心。
雅各布的父親是一家專業種子公司的股東,雅各布從8歲開始就成為父親的工作助手,他小學畢業后在一份園藝花卉公司工作,在24歲時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成立初期,沒錢制作昂貴的產品冊,只能印刷價格清單,雅各布在清單的序言中寫到,盡管業務涉及范圍不大,但確實涵括了最好和最受歡迎的品種。隨后,他開始著重品種的多樣性。
公司業務發展良好并不斷壯大,1944年他的兄弟入股,公司變成合股公司。二戰結束后,各地開始回復生產,當時種子市場上品種眾多,農戶難以掌握海量的品種和質量知識,雅各布決定,著重服務專業農戶,做專業市場。
當時,大部分的企業對于園藝栽培相關領域還處在開始探索階段。第一個品種他選擇了蠶豆,在1950年,雅各布成功選出一個優良早熟品種并讓農戶獲得更高的收入。
1959年,15歲的皮特加入了父親的公司,成為第六個公司職員,承擔育種工作,是公司第一個育種家。經過幾年對品種的改良,一個新的番茄品種面世,這也是現在人們熟知的艾特宜(音譯)番茄,這個自主品種讓安莎邁出擴張的第一步。
高效的研發理念
“讓人體驗到口舌留香的極致享受,致力于優異的產品,給菜農、蔬菜經營者、消費者不斷的驚喜”是安莎的經營理念,也是其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銷售團隊和育種家們密切關注全球消費者、菜農以及蔬菜種植經營者的市場行情,安莎對趨勢做出預測并竭力領先一步把握最新發展動態。
可以看出,安莎服務的是整個產業鏈,還顧及到受眾的個人感受,這眾多的需求都被安莎當做開發品種的依據。
安莎種子作為國際上頂級蔬菜供應商的品種來源之一,靠得是對市場的透徹了解,如種植者的喜好和意愿,他們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提供現場咨詢。
在中國,安莎有專門的推廣和信息收集人員,向育種部門提供市場對品種的需求以及市面上的拳頭品種。這和國內大部分企業不同,他們沒有銷售任務,也不需要通過銷售提成來提高自己的收入。
“如果想提高某種性狀,就必須進行各種嘗試,不斷對農作物品種進行改良,這意味著你必須努力在各個方面做得比同行業其它競爭者更好。”安莎作物研究經理番茄首席專家Frits Herlaar在安莎介紹視頻中提及。這是一項長期的過程,由于市場行情的迅速變化,安莎會根據現有品種迅速做出反應,在現有品種的基礎上不斷改良,并在正確的時機選擇優質的品種。
目前安莎的育種目標主要鎖定在培育高產、抗病、貨架期常,耐儲運、適合鮮食及加工綠色食品用的新一代優良品種上,每年選育出20-30個新品種。
巨額資金投入科研
安莎公司在其荷蘭總部建有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植物育種與生物技術中心,和擁有一個典型植物育種研究團隊,團隊科學家均有特殊項目支持,內容涵括細胞組培、細胞生物學等方面。
通過科研總部與位于世界各地科研育種站的育種家們分工協作,源源不斷地開發出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種植的可用于溫室,大棚,小拱棚及露地栽培的世界一流的優新品種,涵蓋21種作物,包括番茄,甜椒,生菜和黃瓜等。
每年安莎都會舉行作物研討會,旨在交流某種作物全球范圍內的研發進程,全球各育種站該作物的育種家都需要去荷蘭總部參加,這樣就形成了安莎全球化的育種平臺,安莎育種人員擁有的是全球的視野。
安莎在每一種作物上設有相應的研發總監,研發總監們常年奔波在全球各個育種站,除了給當地育種者提供技術支持,無私地傳授自己的育種理念,最重要的是他制定當地品種的篩選標準和育種目標,依據正是收集到全球的所有信息。
全球流策略
包括育種在內,安莎作為一家跨國企業,其全球流策略體現在各個方面。
品種研制成功后,首先對種子進行商業化批量生產,安莎的種子生產基地遍布世界各地,通過這種全球化布局,可以全年進行種子生產,從而確保高度的生產靈活性,可以滿足各地不同供應時間的市場需求。
制種收獲的所有種子都將被運送到總公司所在城市恩克霍森,按照總公司種子業務部門的流程,對種子清潔、排序和消毒,最后才打包和進行質量檢查。質量檢測項目主要是發芽率、健康狀況、水分、純度、凈度。
同時,育種家在抽檢過程中除了保證種子以后能生長優質的蔬菜,還可以通過不同的處理方法讓種子具備其它的優良品質,比如通過種子健康測試可以讓商品種子不帶有任何疾病并保證質量上乘。種子驗收合格后裝箱運往世界各地。“保證種子一直處于理想的狀態,才發送給我們的客戶。”
中國的市場潛力
目前,安莎在中國正在迅速擴大。2006年3月,安莎在北京郊區建立一個大型研發中心,重點研發適合中國北方市場的傳統溫室蔬菜品種,如紅粉牛肉番茄。2009年6月,安莎在廣東省清遠市清新縣建立在中國的第二個大型育種站,重點在適合于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條件的優異品種。
2009年,安莎在北京成立了一個新的商業合資機構——安莎天地種子(北京)有限公司,為所有安莎品種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和營銷為目的。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博士劉珍在其博客中談到,安莎早就看到中國種業市場的潛力。文中的兩個案例是:2010年,年事已高的安莎第二代掌門人皮特•馬瑟利維親自參與了廣東種博會;安莎的研發總監在瓦赫寧根開會時被問到“是否安莎也會被孟山都收購?”,回答是“在安莎被孟山都收購之前,極有可能被中國的種子公司收購”。
今年安莎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和研發中心紛紛貼出了招聘公告,宣告在中國擴大規模。在國內對外企強大的懼怕和提倡保護民族種業的聲音中,國內企業可以從跨國企業艱難的發展歷程里學習發展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