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袁隆平比”
“楚粳28號”屬于常規粳稻,而袁隆平的超級稻屬于雜交秈稻,它們是兩個不同類型的稻種
2011年9月18日,經農業部驗收組認定,袁隆平指導的“Y兩優2號”超級雜交稻百畝平均畝產926.6公斤。新華社稱這是袁隆平團隊耗時7年首次突破900公斤大關,《湖南日報》則稱其打破了水稻大面積畝產的世界紀錄。
然而,僅4天后,就有媒體援引云南省農業廳的消息稱,由李開斌育成的“楚粳28號”2011年百畝片平均畝產達977.07公斤,且該品種百畝平均畝產已連續3年突破950公斤。
媒體很快把李開斌奉為“云南袁隆平”,但不斷攀升的世界紀錄收獲的并不都是贊美。有網友就發現,從2006年到2010年,媒體公開報道中的世界紀錄居然變少了。2010年9月22日,《云南日報》報道稱,由李開斌育成的“楚粳28號”當年在彌渡縣寅街鎮頭邑村大面積推廣種植獲得高產,其百畝水稻示范方平均畝產達1002.11公斤,刷新了此前百畝平均畝產988.77公斤的世界紀錄。
對此,多次參與“楚粳28”驗收工作的大理州農科所所長宋天慶稱,驗收過程完全按照農業部規定的形式完成,數據真實可靠。
李開斌則告訴記者,驗收時抽取的是試驗田,對試驗田的產量進行測量,“試驗田經過專業的人員進行過精心培育,產量當然很高。如果是農民自己種植,產量絕對會下降,“楚粳28號”的畝產應該在600公斤左右。”
從事20多年“楚粳系列”水稻推廣的牟定縣農技推廣中心儲慶龍也向記者證實,目前在牟定縣大約有10萬畝農田種植了“楚粳28號”,平均畝產在600公斤左右。
而對于媒體多次將李開斌與袁隆平比較,他顯得有些不悅,并向記者強調:“楚粳28號”屬于常規粳稻,而袁隆平的超級稻屬于雜交秈稻,它們是兩個不同類型的稻種,二者在形態特征、生理功能以及栽培方法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區別。
“"楚粳28"更適合在云、貴、川等海拔1500米至1850米的粳稻區種植。因為該區域內光熱資源條件好,晝夜溫差大,因此利于水稻高產。而"雜交秈稻"品種則更適應低海拔秈稻區種植,兩類稻種具有不同的生態適應性。”
李開斌不希望自己成為第二個袁隆平,他想讓農民有更多的選擇。
2011年和2012年,對于李開斌來說是喧囂的一年,“媒體關注得太多,有罵的,有捧的。”李開斌顯得有些累,兩天前兩個日報記者采訪之后將稿子傳給他,希望他改一改。改完稿子之后,他還要將這一年的工作材料在12月底之前寫完上交。
這是他一年之中唯一有機會坐辦公室的時候,但是眼睛不停地流淚,使得他工作進度顯得有點緊張。
“你的試驗報告我已經看了,我們沒時間做,你給你們領導說清楚。”就在記者采訪間隙,農業部的人打電話過來,說要做一個實驗。李開斌在電話中語氣強硬地告訴對方他沒時間,但是對方仍不放棄,面對對方的滔滔不絕,李開斌有些不耐煩地掛掉了電話。
“什么實驗?”
“沒時間,做不了。明天我沒時間,你也別來找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