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日報杭州11月26日訊
顏色像高粱的大米、比人還高的水稻、掛滿五彩果實的西紅柿、當作盆栽的觀賞番薯……走進浙江省農博會的新農都會展中心,應接不暇的新奇玩意,讓人宛若置身于一座“夢幻莊園”。
水稻長成“綠巨人”
作為江浙一帶的主要糧食作物,稻米是農博會最受關注主角之一。“這種紅糯米,是通過水稻和高粱雜交培育出來的,產量也比較高。”紅糯米的培育者富陽農技員汪士偉說,今年他跟當地種糧大戶合作的紅糯稻畝產超過了1000斤。
更令人注目的是,經過他十多年的培育,秈糯型紅米稻的稻米不僅口感佳,營養價值也很高。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其鈣、鋅、鎂、鐵等有益礦物質達到了普通稻米的10倍。
而在“綠巨人生物”展廳,一種株高超過了1.8米的水稻也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這么高的水稻是長在哪里的?其實,這種水稻是生長在水流遲緩的河流、魚塘中的,每節都在水中生根,吸收并富集水體中的營養成分。
由于整個過程不用施肥、不用打藥,水塘中的魚蝦就能幫助水稻清理稻株上的病蟲害,所以它們還有個更好聽的名字,叫作“魚吻米”。綠巨人生物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水塘里長出來的米軟而不粘,口感甚至超過了泰國米。
綠巨人生物的另一款大米新品種――宜糖米也受到了養生專業人士格外關注。這種專為糖尿病人開發的宜糖米,抗性淀粉含量很高,是普通優質米的10至50倍,已先后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列入國家生物育種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國家星火計劃推廣項目。
奇特的稻米品種吸引了市民的眼球,“勿忘農”的高產水稻則受到了更多種糧農戶的青睞。在勿忘農集團展示的“甬優12”單季晚稻,莖稈粗壯,穗大粒多,飽滿的稻穗沉甸甸地倒垂著。據勿忘農集團介紹,“甬優”系列是我省最受歡迎的稻米品種之一,擁有很高的產量潛能。其中,“甬優12”自2008年來經受了各種氣候條件的考驗,連續四年摘取浙江省晚稻單產桂冠。
小作物里有大科技
“米袋子”充實了,“菜籃子”也不甘示弱。浙江農林大學展示廳內,其新選育的各種薯類作物,莖葉大小、長短千差萬別,根莖形態千姿百態,不仔細看根本認不出就是平常的番薯。
這些薯類新品種的開發者陸國權教授說,浙江農林大學現在已經在10多個方面取得研究進展,不僅推出了彩色粉絲、紫薯糊、薯果醬等產品,還在多色薯甜漿、紫甘薯飲料、保健紫甘薯酒等深加工領域取得了突破。
“對番薯的研究價值還不止于此。”陸國權教授說,薯類還是難得的可再生能源作物,隨著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耗竭,薯類在緩解我國能源危機方面可以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
看過了番薯,再來看看茄子。在溫室箱里,一株株被攔腰剪斷的茄子,只剩下光禿禿的軀干。但技術人員介紹,這是茄子剪枝再生栽培技術,這個品種的茄子在采收之后,通過“剪頭”,再培育兩個月左右,第二茬茄子就又可以上市了。
“這么多奇特的新品種,其實也反映出我省對農業種子種苗技術的重視和鼓勵。”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說,如今全球都在研究具有掌控能力的種子種苗,農產品品種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在臺州市展廳,一種叫“臺綠1號”西藍花新品種去年底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成為我省第一個自主選育成功的西藍花新品種。這也意味著國外壟斷我省西藍花種子的格局被一舉打破。
據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介紹,以往我省西藍花生產應用的種子全從國外引進,價格較高,且受控于人。“臺綠1號”的成功選育,打破國外種子壟斷和價格操縱,降低種子成本,進而也提高農戶收入,促進我省西藍花種子產業的形成。
有米有菜,水果也不能落下。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選育出的無核香型、特早熟葡萄等也為浙江人的“果籃”增添了不少顏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