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夏季種子生產基地巡查行動的通知》(農辦種[2012]17號)的統一部署,7月11-13日,農業部巡查小組對四川2012年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情況進行巡查。此次3天時間,共巡查了四川成都、眉山、綿陽三市7縣13個種子企業的生產基地,扦取了14個雜交水稻品種的父母本葉片樣品。此次農業部巡查小組對四川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給予高度評價。
政策措施引導各地因地制宜推動基地發展
2012年,四川啟動了種業提升工程,省級財政新增專項資金2500萬元,主要用于開展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新品種區試試驗、種子質量監管、救災備荒種貯備等方面工作。啟動了7個種子基地縣項目建設,共投入1900萬元,其中水稻基地縣5個,玉米和油菜各一個,并整合新增1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新增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工程等項目,目前專項資金已下達。
成都市:今年,全市進一步深入開展糧經產業“雙創雙建”示范工程(糧油產業創高產、特色產業創高效,建設千斤糧萬元錢示范基地、建設種子種苗示范基地),重點建設邛崍、新津等7個區(市、縣)出口、外銷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青白江區、新津縣雜交玉米機械化制種基地,郫縣、彭州、金堂等4個(市)縣工廠化蔬菜育苗基地,金堂、青白江食用菌菌種生產場,龍泉、雙流伏季水果種苗基地、都江堰獼猴桃種苗基地,以及雜交油菜制種基地、小麥良種繁育基地,打造一批規模效益突出、區域功能顯著、擴張能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示范基地。
眉山市:將種子產業列為全市的一項主導產業,積極引進省內外大型制種龍頭企業落戶眉山,加快水稻制種產業發展,努力打造眉山種業大市。通過爭取項目以及打捆實施農業項目,完善基地溝渠、道路、曬場、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批由政府主導、企業掌控并相對固定的種子生產基地。鼓勵和支持種子企業建立直接管理的生產基地,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大力推行“企業+專業合作社+制種大戶”的模式,引導種子企業與制種專業合作社或制種農戶建立穩固的利益連接機制。
綿陽市:今年,綿陽市委、市政府響亮提出加快建設“西南種業高地”,將綿陽建設成為集種子研發、生產、推廣、流通、服務、展示功能于一體,西南地區影響力最大、輻射帶動集散力最強的種子產業高地。今年,該市在生產條件好的60個鎮、鄉建立水稻種子生產基地16萬畝。在基地管理工作中,加大了“一推行、兩嚴格、三加強”的工作力度。即推行一鎮鄉一企業制種制度;嚴格企業準入關,嚴格審查企業經濟實力和誠信度,堅決杜絕自然人代制種行為;加強企業自律行為的教育與管理,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管理,加強對企業兌付種子收儲款的監管,確保了全市種子生產基地的健康發展和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企業積極探索創新基地管理新機制、新模式
農業部巡查小組對我省企業調研時對我省種子企業積極探索種子基地管理新機制、新模式留下深刻印象。對四川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有望產量、質量雙提高信心實足。
仲衍種業以四川、江西、甘肅、新疆等現有生產基地為基礎,創新生產管理機制,探索種子生產新模式,重點采取“土地流轉”再轉包給小業主和“公司+專合組織”的生產方式組織生產。擬依托項目實施,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開展公司、基地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交流和總結,積極探索創新新形勢下的種子生產技術,特別是規模化、機械化種子生產的技術難題,逐步使公司基地實現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
國豪種業建立穩定的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9萬畝左右,實行訂單收購,農戶生產的種子全產全收。其中在四川建立農作物制種、繁殖生產基地共7.5萬畝左右,聯結農戶4.5萬戶。為制種、繁殖生產農戶每年戶平增加收入2000余元。同時在省外(新疆、甘肅、湖南、青海)建立玉米、水稻、小麥制種生產2萬畝左右,帶動農戶3350戶。國豪針對不同省份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研究適合不同地區的新品種制種技術,提高制種產量,降低了生產管理成本,大幅度提高制種農戶的收益。
金(jin)卓種業(ye)(ye)從(cong)2009年公(gong)司開(kai)始探索(suo)土地流轉的(de)(de)生(sheng)產(chan)(chan)新模式,在成(cheng)都市、眉山(shan)市、德(de)陽市大(da)力發展可(ke)控水(shui)稻制種基地。實現土地流轉面積逐年增加,2010年8000余畝,2011年2萬余畝,2012年3萬余畝,以(yi)“大(da)園區+小業(ye)(ye)主”的(de)(de)生(sheng)產(chan)(chan)組織形(xing)式進行(xing)經營管理。按(an)照(zhao)公(gong)司質(zhi)量(liang)標準及訂單(dan)要求,統(tong)(tong)一技術指(zhi)導(dao)生(sheng)產(chan)(chan)。成(cheng)熟(shu)后的(de)(de)種子(zi)由(you)公(gong)司組織收割機統(tong)(tong)一收割,然(ran)后直(zhi)接進入干燥庫(ku)干燥,以(yi)確保(bao)種子(zi)不流失、質(zhi)量(liang)有保(bao)障、色澤更好看。這樣既能(neng)(neng)控制種子(zi)田(tian)間生(sheng)產(chan)(chan)流程、確保(bao)生(sheng)產(chan)(chan)質(zhi)量(liang),又能(neng)(neng)大(da)規模的(de)(de)推行(xing)機械化、實現種子(zi)產(chan)(chan)業(ye)(ye)化。 省種子(zi)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