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推廣61萬畝,據測算經濟效益可達7015萬元
本報訊 (記者白續宏)立秋后,就是玉米灌漿時節。8月13日,看著一天天鼓起來的整齊劃一的玉米穗,定襄縣楊芳鄉智村村民劉登元喜上眉梢:“去年我們開始種 ‘大豐30’,畝產達到950公斤,今年風調雨順,畝產突破1000公斤沒有問題。”
劉登元說的“大豐30”是由省農科院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培育的優良玉米新品種,省科技廳“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重點支持項目,今年通過山西省審定,陜西省認定,是我省自育品種推廣速度最快的品種。全國推廣近70萬畝。
據“大豐30”的選育者、省農科院研究員郭國亮介紹,“大豐30”是該公司推出的高密植玉米新品種,適應我省南部復播區、中晚熟區和春播早熟區種植。一般旱薄地畝產可達750公斤,中等地力畝產可達1000公斤,高水肥地則有畝產1250公斤的潛力。按2011年山西省中晚熟區試驗,平均畝產901.8公斤,比種“先玉335”增產6.5%。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專家則認為,“大豐30”的主要特點是生育期適中、高產優質、抗病廣適、出籽率高。和我國目前主推的美國先鋒玉米新品種“先玉335”相比,在產量、品質、抗性和適應性方面有較大的突破,其綜合性能居國內領先水平。
據介紹,“大豐30”具有高產、穩產、抗病、抗倒伏、籽粒脫水快的特點,可以采用不間苗的單粒播種技術,為農民畝節省種子量40%,極具推廣優勢。今年全省推廣達61萬畝,按畝增產55公斤計算,可實現玉米增產3355萬公斤,經濟效益7015萬元。按照目前的育種能力,明年可推廣到200多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