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番茄中經常發生的生理性病害:顯網果、空洞果、筋腐病、臍腐病等四種類型
1 番茄紅熟期顯網果 番茄紅熟期顯網果又稱網紋果,老百姓也有叫顯網果的。
1.1顯網果的癥狀
顯網果發病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6月份,也就是溫室番茄生產的中后期。其具體表現為番茄果實膨大期、成熟期癥狀明顯,果實不能完全紅熟,頂部總是有一道道的黃色橫紋,并且透過果皮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條條像筋一樣黃色或白色的維管束呈放射狀由果實臍部發出。這樣的病果不僅賣相不好,而且十分容易腐爛,貨架期十分短暫。病果采收后,果實會很快的軟化,嚴重的果內呈水漬狀,遇到破口,病果的組織液就會向外溢出,組織液顏色清淡,但呈膠狀。即使果皮變紅了,其果內部分也會呈淡綠色。這種果實風味很差,保存時間短,商品性變劣。但是,由于此病不是細菌性疾病,且處在溫室番茄中后期,此時番茄價格也較低,農民并不是很重視。但如若放任此病不管,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農民造成損失。
1.2番茄顯網果形成的原因
顯網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水,育苗時就成了小老苗,造成氣溫、地溫高,多氮肥,少鉀肥。溫室栽培時,進入5月份后,番茄的生長進入中后期,溫度會越來越高,果實膨大期缺水,有的在果實膨大初期果皮就下凹,果肉變薄且顯網,一旦造成這種傷害就很難恢復了。顯網果增加,多發生高溫期。據觀察,顯網果的發生和土壤水分密切相關,番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土壤水分由合理轉為缺乏的過程中顯網果發生率相應提高。這是因為,番茄果實對水分要求高,成熟過程中土壤干旱,必將降低對磷、鉀的吸收量,并影響其在植株體內的運轉,使果實生理代謝紊亂,形成顯網果。另外,在地溫較高、土壤氮素多、土壤粘重且水分過多時,土壤中肥料易于分解,植株對養分吸收急劇增加,果實迅速膨大,最易形成顯網果。此外,顯網果的形成還與施肥有關,除多肥外,極端缺肥也產生顯網果。同時,苗齡長、根系弱、長勢弱的老化苗也容易結出顯網果。品種間也表現很大的差異性,長勢弱的品種易形成顯網果。
1.3防治方法
①選用生長勢強的品種,網紋果出現頻率少的品種,如以色列海澤拉189、艾菲爾、美國粉果漢姆一號,溫室秋冬茬、大棚秋延后茬應選用L402、毛粉802、中雜9號、吉粉3號、東農704等品種,越冬及早春栽培宜選用斯洞豐田、毛粉801、吉粉2號、L401、佳粉15號、佳粉17號等品種。 同時要選用壯苗定植。定植時苗齡不宜過長,土壤水分不要太低,果實膨大期及時澆水并葉面噴施蒙純多微精華素。
②科學放風,棚室栽培時要及時放風,白天溫度不要超過30℃。
③科學澆水,適時適量澆水,避免土壤長期干旱或土壤忽干忽濕。尤其在高溫期和栽培后期,要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
④預防早衰,有時,網絡果的出現與植株早衰,體內養分供應不足有關。此時應加強水肥管理,促進植株生長,預防早衰。 應該增施有機肥面積,防止脫肥,適量施肥,保持植株的生長勢,深耕土壤,擴大根系的吸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在肥沃的土壤上不要施用過多的易分解的雞糞等有機肥,在氣溫升高時,保護地內應加強通風,防止氣溫和地溫急劇上升。
⑤及時采收 由于顯網果不耐貯運,所以發現顯網果要及時采收,及時上市。
2 空洞果 空洞果是近年來我縣發生較多的一種生理性病害,這種果只長果皮,不長果肉,重量很輕,賣不上價錢。
2.1癥狀
空洞果手感很輕,外表呈多角邊菱形,切開后,果實內部較空,果肉與胎座之間缺少充足的膠狀物和種子,有明顯的空腔。
2.2原因
空洞果形成的原因是果肉部與果腔部生長不協調,果肉生長速度快于果腔部,從而形成空洞果。主要原因是受精不良。即花粉形成時遇到弱光、低溫或高溫等不利環境,使花粉不飽滿、花粉少或花藥不能正常開放散粉,導致不能正常授粉,無法形成種子,因此不能坐果,即使坐果也難于肥大。生產上通常要對這些花進行藥劑處理,促進坐果及果實肥大,但由于不能形成種子,膠狀物部分不發達,因此易形成空洞果。尤其是用2,4-D或番茄靈沾花時,濃度過大,處理時花蕾幼小,重復處理時,很容易產生空洞果。另外,當番茄葉片面積較小時,上部果實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也可能出現空洞果。同一花序的果,先開的花與后開的花相互爭奪營養物質,遲開的花就容易出現空洞果。氮素肥料施用過多,空洞果發生也多。四穗果以上的果實,物質供不應求時易形成空洞果。
2.3防治方法
①選用心室多的品種。選擇不易出現空洞果的品種。一般心皮數多的品種,空心果發生率較低。
②做好光溫調節。育苗期遇到連陰天,白天應適當提溫,夜間溫度控制在17℃左右。開花期避免35℃以上高溫對受精的傷害。
③合理使用生長調節劑。開花期采用振動授粉促花受精后,再噴施15-20mg\kg的防落素。
④植時剔除小苗,適齡苗定植后,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初期肥水宜少,后期應稍多。
⑤提倡噴灑復方氨基寡糖(天達2116壯苗靈)600倍液或1.8%復硝酚鈉液劑6000倍液或于番茄開花前噴施富爾655液肥300倍液,提早成熟。
3筋腐病 筋腐病又叫條腐病,是果實肥大生長期的生理病害。
3.1 癥狀
西紅柿果實著色不均勻,有綠有紅,就像是"花皮果"似的。發病癥狀可分為兩種類型,即褐變型和白變型。前者果實內維管束及其周圍組織褐變,后者果皮或果壁硬化、發白。兩種類型的發病條件相似,是多種不良條件誘發的病害。
3.2 發病原因
褐變型筋腐病的發生是因光合作用不良,缺鉀等,糖酵解作用受阻,酸的含量也下降,隨之,氮素同化失常,即銨態氮含量增加,不能很快轉變成氨基酸,游離銨離子增多,造成局部急性中毒所致。 白變型筋腐病一方面是由于上述異常代謝,調節機能未完全恢復,缺鉀,光合產物的運輸、利用不良,另一方面感染病毒病后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下降,果肉的一部分由于得不到足夠的水分和養分而出現空心現象所致。因此,褐變型僅發生在部分果實組織中,而白變型的植株生育雖然完全正常,但整個果實、整個果穗,有時甚至所有的果穗都發病。。白筋腐病的發生與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有密切關系,品種間差異較大,一般不具TMV抗性因子的品種易發生白筋腐病。
3.3 防治方法
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功夫,適當增加光照,科學確定播種,日光溫室內白天應保持在23-28℃,在28℃以上應放風降溫排濕。在5-10月份在日光溫室上可以覆蓋遮陽網降低溫度。在秋冬季節晚上氣溫13-17℃,可采用加蓋覆膜于草簾上,增加保溫能力。在秋冬季節的連陰天,即使棚內氣溫降低也應拉開草簾見光,以促進生長,減輕筋腐危害。定植期采用配方施肥,已出現上述病狀的可以噴多元素肥。西紅柿專用肥是腐殖酸型復合噴淋肥中的一種,它除具有普肥的特性外,還添加了一種能使西紅柿個大、光滑、均勻的微量元素銅、除高含量氮、磷、鉀外,微量元素較全,又含水溶性腐殖酸和多種植物營養素,無毒、無害、無污染。噴施方面,吸收率高,不板結土壤,具有"促芽、促根、促葉、保果、增實、提質、抗病、早熟"等作用。及時治蟲也是栽培中的關鍵環節,白筋腐病與昆蟲傳播煙草花葉病毒有關,在整個生長期內及時殺滅蚜蟲、粉虱等傳播媒介,可用2.5%阿克泰2500倍、40%白威特6000倍、10%一遍凈2000倍、40%粉虱絕6000倍進行防治,同時用病毒A500倍或1.5%植病靈1500倍噴霧防治。
4 臍腐病
臍腐病又稱蒂腐病,是番茄生長中常見的一種生理病害,在果實發育初期至中期,特別是在果實雞蛋大時最易發生。
4.1癥狀
初在幼果臍部出現水侵狀斑,后逐漸擴大,至果實頂部凹陷,變褐,通常直徑在1 -2cm ,嚴重時擴展到小半個果實,后期遇濕度大時出現黑色霉狀物。病果提早變紅,且多發生在1-2穗果上,同一花序的果實幾乎同時發病。
4.2 原因
番茄臍腐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由缺鈣引起的。因為鈣是細胞壁的結構成分,它與細胞壁中膠層果膠質形成鈣鹽,而且被固定下來,不易轉移和再利用。缺鈣時首先在生長旺盛部位(幼葉或幼果)表現出缺鈣癥狀。缺鈣,生長旺盛部位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膜會發生崩解,使細胞相互分離而組織壞死。同時新細胞的形成及細胞的膨大受到抑制。據測定,臍腐病的果實含鈣量顯著低于正常果(低于0.2%即引起此病)。 缺鈣的主要原因,一是土壤中缺鈣,二是缺水,三是PH值偏低。
4.3 防治方法
①補鈣,調節PH。于缺鈣的土壤應施用過磷酸鈣、硝酸鈣等以補充鈣素之不足。酸性土壤應施用石灰調節pH至6.5-7.0為宜。調節方法:每1000m2施用石灰量,pH5以下施入200kg(分2次施);pH5.1-5.7施100kg;pH5.8-6.5施30kg。
②適量及時灌水,尤其結果期更應注意水分均衡供應。
③選用抗病品種。果皮光滑,果實較尖的品種較抗病,如中雜11號,中雜12號,魯番茄5號,奇果、長春1號。
④噴灑美林高效鈣或過磷酸鈣或0.5%是氯化鈣加5mg\kg的萘乙酸、0.1%的硝酸鈣及愛多收6000倍液。從初花期開始,每隔15天1次,連續噴灑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