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自主創新為突破口,不斷建立和完善“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吉林省平安種業有限公司從十年前一家普通種子銷售“門臉”店發展成為一年銷售額近3億元的民營種業企業,形成了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種子“育繁推一體化”產業格局。說到成功秘訣,平安種業總經理張平只有一句話:“‘創新育種’是平安種業核心競爭力的靈魂。”
成立于2001年的平安種業,非常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開發和建設,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組建了吉林省平安農業科學院,下設玉米、大豆、水稻、園藝四個研究所。同時,注重業界頂尖人才的引進、培養青年人才。目前,平安種業現有研究員11人,副研究員16人,員工中大專以上學歷占60%,老的研究員、中年的技術員、年輕的推廣員,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人才配置比例均衡的格局。為了加強科研力量,平安種業先后和遼寧沈陽雷奧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內蒙古通遼農科院合作聯盟,并與甘肅武威農科院、八一農大作物所形成緊密合作關系,整合后的平安種業現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蓖麻及雜糧等50多個審定的品種。目前,平安種業已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品種13個,大豆品種5個,水稻品種6個。
在注重人才、規模的同時,平安種業更加注重育種手段的提高,在傳統育種模式的基礎上,引進了靶基因系統工程育種技術,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等新技術。
張平說:“公司每年要拿出800多萬元的科研經費,基本是公司總收入的四分之一。科研經費有保證,人才引進可持續,合作聯盟育種體系以及新育種技術的應用,為平安種業加快創新育種進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平安種業的育種策略是:“一發明、二改進、三選優”。發明是0到1的改變。如玉米新品種“平安188”、“平安180”等就是利用自選自交系選育出的高產、優質雜交種。兩系雜交粳稻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兩系雜交粳稻組合“平1S/吉粳88”成果,被中國農業大學王象坤教授稱之為是中國粳稻育種界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改進是1到99的突破。平安種業選育的水稻新品種“平安粳稻8號”是從日本的優質米品種“越光”米改良選育成的。這個品種的大米蒸煮食味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廣闊的市場需求潛力。“平安粳稻8號”在吉林省第五屆優質水稻品種鑒評會上被評為優質米“第一”。選優即100加1的結果。如玉米新品種“平安198”是對照“先玉335”選育而成的,經過多年多點多地區的測試,平均比“先玉335”增產10%左右,是現有市場中超越“先玉335”的少有的幾個品種之一。
張平介紹說,與美國孟山都的年投入科研經費幾億美元相比,平安種業用于科研的經費投入相差甚遠。但平安種業仍采用多種機動靈活的方法進行創新育種,使得平安種業在玉米、大豆、高粱及雜糧育種方面達國內領先水平,水稻、蓖麻育種達國際領先水平。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種業位于農業產業最上游,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決定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去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確定了種業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的地位;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并進一步要求著力抓好種業科技創新……張平說:“國家將種業作為基礎性、戰略性的核心產業進行大力扶持,高度重視并給予‘育、繁、推’一體化企業政策支持。因此,平安種業將利用政策‘暖風’契機,整合內部和外部的資源,不斷創新,逐步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進一步提高整體育種水平,建立以客戶和農民實現最大盈利為目標的全方位服務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