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涵漠 劉聲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近日表示,老百姓主要的口糧小麥和稻谷,目前我國沒有批準可以生產轉基因的物種。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農業部曾在3年前批準了兩種水稻、一種玉米的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盡管頒布安全證書并不等于商業化,但仍有傳言稱,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實際上已經在一些地區悄悄進行。人們甚至相信,“一場沒有硝煙的變革正在13億中國人的餐桌之上進行。”
作為“三農問題”專家,陳錫文也聽說了這個傳言。但他說,“據我所知這絕沒有經過國家批準,也沒有在市場上流通”。他認為,雖然一些科研單位從事轉基因水稻培育,這種現象存在,但是產品沒有進入市場。
今年2月,國務院法制辦對外發布《糧食法(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轉基因糧食種子的科研、試驗、生產、銷售、進出口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糧食品種上應用轉基因技術。陳錫文強調,這一規定正是為了“讓社會更加放心”。
陳錫文同時指出,雖然小麥和水稻在我國現在都沒有批準可以生產轉基因的物種,但是另一個谷物大品種玉米在國際上有轉基因品種,我們國家自己并沒有生產。進口的一些玉米中如果有轉基因物質的話實際上都沒有被用來生產食品,主要是生產飼料和其他工業用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國家對于轉基因品種的育種是高度重視的,但也要采取非常嚴格和科學的辦法來進行管理的。”
但這并非意味著“轉基因農產品”研究被視為禁區。陳錫文表示,農作物的轉基因育種技術是當前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作為一個大國在發展高新技術方面不能落后,所以在科學研究上我們應該努力地站在這項技術的最前沿。
“作為一種現代生命科學、生物科學的前沿領域是應當鼓勵科學家去研究的,而且從長期看,也可能它或許對我們的育種方式是一個促進。”陳錫文說,“但是直接作為商品讓居民去消費,對這個問題國家會非常慎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