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簡訊 » 正文

陳嗣建:連山“袁隆平” 育種二十年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1-11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黃津  瀏覽次數:477
 

    身材健壯,皮膚黝黑,長期在田頭地間從事科研工作的陳嗣建看起來是個不折不扣的農民。這位出生于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普通農民家庭的漢子,近20年潛心研究水稻選種育種,在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湖北等地推廣種植優質水稻600多萬畝,實現了增產2.5億公斤。

    因此,陳嗣建也被當地人稱為連山的“袁隆平”。去年底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糧食生產獎勵大會上,廣東有9人獲得表彰獎勵,其中陳嗣建獲授“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獎”稱號,成為清遠第一人。

    放棄機關工作 走進田頭地間

    1966年,他出生于連山上草村,自幼熟悉農事生產,深諳水稻生產對農民的重要性。1982年分田到戶后,1983年因管理不善,全村水稻大面積出現稻瘟病,不少村民因稻谷絕收而無米下鍋。

    “水稻生產是農民生活的根。”陳嗣建說。從那時起他就立志要學習農業科學技術,1985年在中央農業專業學校廣東分校就讀,畢業后分配到鄉鎮政府工作。

    為了使自已所學的知識能夠派上用場,他放棄了進機關坐辦公室的機會,主動要求調到鄉鎮農技站,1993年又調到縣農業科學研究所(示范農場)從事雜交水稻選種育種工作,一干就是近20年,為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增收揮灑著青春與汗水。

    當時,連山的水稻畝產大多在400公斤左右,而且容易發生稻瘟病。為了增加水稻產量,1993年陳嗣建開始研究水稻選種育種工作。

    從那時起,不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空,他每天清晨準時來到田里,觀察、研究水稻高產群體的生理形態、特征和動態,記錄了大量科研數據。從水稻浸種、整理秧地、播種、插秧、田間管理,到收割,他一直泡在田里,掌握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經過一年努力,1994年他所主持的“汕優8433”雜交水稻通過省農業廳審定,達到了每畝增產150斤的目標,該品種推廣種植20多萬畝,大幅提高了連山水稻的產量。

    從失敗到成功 增產2.5億公斤

    水稻選種育種工作科學性強,技術活嚴謹,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失敗。1998年,陳嗣建遭遇了科研工作生涯里的“滑鐵盧”。

    1996年起,他開始了“博A”水稻品種的繁種工作,一直比較順利。就在距離成功不遠的骨節點,1998年8月因為臺風突襲,吹倒了“博A”水稻品種的母本和副本,直接導致了授粉差異,結果繁種純度僅僅97%,達不到99%的要求。

    兩個百分點之差,讓陳嗣建和農科所兩年的心血完全白費,還造成經濟損失數十萬元。此時他的人生和事業仿佛也由此跌到低谷。面對失敗,陳嗣建坦誠面對,總結經驗,在科研工作中重新出發。

    為提高選種育種成功率,他引進日本、菲律賓等地的育種材料,豐富了種源;為改良授粉方法,他與科研人員在省農科所學習套袋技術;陳嗣建還參加華南農業大學自學考試,取得了畢業證書,充實了理論知識。

    在這枯燥的水稻雜交育種工作中,他耐得清貧寂寞堅守了下來。授粉是育種的關鍵點。開花時節,每天早上8點陳嗣建就來到田間守著稻穗,花一開立馬剪開細小的穎殼,在兩分鐘的散粉時間里,剪好副本插到母本旁進行套袋,然后再進行粒對粒的人工授粉。

    一套程序下來要4個多小時,然后就是一次次的重復。如此這般要歷經3到4年6至8造的育種,待水稻株系產量穩定,這才宣告成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1年,他所主持選育的優質雜交水稻新品種“粵優8號”通過了省農業廳審定,該品種具有“優質、高產、高抗”等特點,高產達600公斤,如今在全省推廣種植500多萬畝;隨后“天豐優628”、“天優363”等品種相繼育種成功,在清遠、肇慶等地很快得到推廣,并且輻射到廣西、湖南、江西、湖北等地,推廣種植50多萬畝。僅按每畝增產50公斤計算,陳嗣建實現了為糧食增產2.5億公斤的創舉。

    在陳嗣建的科研成果帶動下,連山水稻畝產突破了706公斤,全縣糧食作物高產創建面積達10萬畝以上,為當地糧食連年增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于科研技術深厚,業務水平高,2004年陳嗣建任連山縣農業科學研究所(示范農場)黨支部書記、所長、場長,2009年12月被省農業廳聘為廣東省現代農業技術體系水稻創新團隊綜合示范與培訓站站長,2010年1月被評為高級農藝師。

    發揮科研優勢 帶動農民增收

    連山沙田柚種植歷史悠久,是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個主要途徑之一。為改善品種和加強病蟲防控,陳嗣建開展對沙田柚黃龍病的防控研究,現在一套比較有效的沙田柚黃龍病防控技術在全縣推廣應用,并探索出一套沙田柚優質豐產生產技術。他還通過引進板栗、浙江東魁楊梅、砂糖桔、枇杷、夏橙等大批優質水果品種在連山推廣種植,豐富了當地農民增收途徑。

    通過農科所的科技力量,陳嗣建還承擔了大肉姜、有機稻等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任務,使其產量和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大批農戶受惠。

    如有機稻示范區自2007年啟動后,短短幾年便從幾千畝發展至3萬畝,每畝為種植戶帶來400元的增收,如今連山有機稻取得香港有機認證中心和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已成為我省重要的有機米生產基地,每年帶動2000農戶增收1200多萬元。而大肉姜實行標準化示范區種植后,畝產從1400公斤提高至1816公斤,畝產增收800元,共計實現增收1600萬元。

    如今,連山縣農業科學研究所(示范農場)的繁制種基地不斷擴大,帶動農戶越來越多,年制種面積發展到2000畝以上,制種農戶600多戶,生產優質雜交稻種子近100萬斤,幫助制種農戶增收200多萬元。10多年來,該所累計組織生產雜交稻種1000多萬公斤,良種推廣面積1000多萬畝,為糧食安全、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黃津 特約通訊員/李先覺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