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我市水稻品種自育率有待進一步提高。2011年我市合法有效推廣的水稻品種共有264個,其中我市審定品種100個,引種49個,國審品種115個。按品種權屬地劃分,我市自育品種有83個,品種自育率為31%,比率仍然偏低,我市育種單位科技創新和市場競爭潛在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二是以企業為主的品種選育和開發主體的格局初步形成。按品種選育單位屬性劃分,企業、地市級科研院所、省級科研院所、國家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選育的品種個數分別為100、55、59、5和45個,分別占品種總數的38%、21%、22%、2%和17%。我市企業自育品種為29個,占我市自育品種的35%。企業為主的品種開發和選育格局初步形成,為積極響應國務院農作物種業發展意見和適應種業發展新形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我市自育品種稻米優質率不斷提高。自從“Q優2號”開創了在我市高溫伏旱條件下成功生產首個本地稻米品質達到國標三級米的歷史以來,我市的稻米優質率逐漸提高。2011年合法有效推廣的水稻品種當中,我市自育的優質稻有28個,自育水稻品種稻米優質率已達34%,稻米品質優化升級明顯。













